
2017年7月,在河南省卢氏县的县委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王清华向与会者推介了一本小册子,要求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人手一册,认真学习。
这本册子是《卢氏县脱贫攻坚规划咨询报告》,是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在总行的指导下,为卢氏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开出的扶贫“药方”,提出卢氏县要依托自身特点,优先发展特色农产品,将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等三大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
“融智”绘蓝图,“融资”出实效。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运用开发性金融思维,与卢氏县重点扶贫产业对接,以“食用菌”产业为例,这是卢氏县最有特色、最具有优势,同时涉及贫困户最多的产业,规划总投资达18亿元。“乍一听,觉得产业规模挺大,挺合我们开发性金融大手笔的特点。”国开行河南省分行派驻三门峡市的扶贫金融专员王森涛对记者说,可细算这笔账,问题就出来了:18亿元是全产业链的概念,其背后包括1万多个大棚、1万多个贫困户、上千个原材料和加工商。矛盾随即显露——大棚建设点多面广,涉及大量集体经济和农户,这与开行批发性资金、人员少、网点少之间有矛盾;种植基地建设缺少龙头企业支撑,这与开行市场主体进入门槛高之间有矛盾。
大手咋“绣”扶贫花?“运用开发性金融的思维,用全产业链这个‘面’的思维去种桃园,而不是简单‘点对点’摘桃子。”王森涛告诉记者,针对大棚建设问题,该行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扶贫转贷款,再分发给合作社和贫困户,解决点多面广的问题。截至目前,开行扶贷转贷款已发放3.2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食用菌新式大棚建设。针对种植基地建设问题,该行引导地方优质平台公司强化公司治理、规范市场化运作并引入担保等方式增信,申请长期项目贷款用于种植基地建设,带贫的中小企业和集体经济以租代购,向平台公司租赁基地运营,在激活扶贫效应的同时实现了现金流闭环。
运用开发性金融助推卢氏县产业扶贫的案例,映射出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扶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之举。近年来,该行坚持“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思路,克服人员和机构短板,选派12名处级干部作为扶贫金融专员,成立18个地市工作组,构建“工作组+扶贫专员”双重工作梯队,注重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目前,该行已累计向河南省53个贫困县发放贷款突破1000亿元,其中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34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7万人。
“四到”扶贫见真章。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发放易地扶贫搬迁及配套贷款41.7亿元,惠及27.2万贫困人口。运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创新推动河南省土地复垦券收储融资模式,发放贷款4.86亿元,惠及1.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础设施扶贫方面,该行抓住全省所有贫困县均作为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契机,以农村村组道路、环境整治等领域为重点,发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近108.9亿元,惠及145万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方面,该行创新县级产业扶贫统贷统还模式,实现系统内首单扶贫转贷款业务落地,龙头企业牧原带贫模式被联合国开发署列为优秀扶贫案例;推动南阳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获总行108亿贷款授信,成为河南林业领域单笔额度最高的贷款,惠及8.7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教育扶贫方面,作为全省助学贷款的唯一承办行,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坚持高校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两种贷款模式齐头并进,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46.92亿元,惠及贫困学生244.76万余人。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傅小东向记者表示,将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紧紧围绕2018年全省脱贫110万人,实现3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2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化融智扶志,以大情怀、大智慧、大思路助力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河南省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郭杰、彭鑫)
编辑:河南商报 吕珊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