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72岁的女性患者,买菜途中突发右侧大腿疼痛,迅速加重并轻度肿胀,紧急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门诊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发现右侧股浅静脉长约1cm血栓形成,遂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P)为诊断到介入科进行治疗。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治疗,入院后张伟主任首先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结合丹参类活血化瘀药物及镇痛治疗;入院24小时后,患者疼痛减轻,48小时后出现右下肢疼痛加重并伴有血压下降,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紧急扩容后血压得以恢复,此时患者右下肢大腿部肿胀明显,皮肤温度比左侧略偏高,颜色正常,右下肢小腿无肿胀。
为什么患者开始抗凝治疗后,出现大腿疼痛加重、血压及血红蛋白下降等意想不到的状况呢?为什么仅有大腿肿痛而无小腿及足部肿痛?为什么患者的首发症状是疼痛而非肿胀?为什么患者的疼痛如此剧烈?为什么患者的疼痛剧烈而肿胀程度并不严重(也就是说疼痛与肿胀的程度并不一致)?等等诸多问题在张伟主任脑海中不断思考,既然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法解释这些疑问,其中必有原因。张伟主任针对这些问题,仔细研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认为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无诱因出现突发性大腿部程度较重的疼痛、肿胀,肌肉质地坚硬,下肢远端无肿胀、疼痛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到股深动脉破裂出血可能;超声、CT、MRI检查可以提供影像学依据,增强CT扫描可能会直接发现出血部位,必要的时候,血管造影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于是,张伟主任立即安排为患者做急诊超声及CT检查,最终发现患者大腿肌肉间隙广泛出血,诊断为“自发性右侧股深动脉破裂出血。”
找到病因后,张主任立即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决定保守治疗,停用抗凝药物,严格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物并患部冷敷;经过精心的治疗,患者连续3天复查血常规无活动性出血,且自己明显感觉疼痛减轻。张主任根据患者情况,改患部冷敷为热敷,并结合红光进行治疗;入院10天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3周后出院,出院时右侧股浅静脉血栓范围无扩大,由低回声变成高回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这个病人单纯按血栓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还有抗凝药物的应用增多,老年人突然大腿疼痛,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避免误诊。”
(王莉杰 韩鑫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