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河南姑娘扎根震区 “她把最美好的10年奉献给了四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1  来源:河南商报网  作者:侯梦菲  浏览次数:11731
核心提示:  董明珠不像北方女生,挺瘦小的,在街上遇到她,你绝对无法将她和十年前的那场地震联系起来。  【挺进】  得知汶川地震后  第一时间申请赶赴震区    这个董明珠不是格力的掌门人,她是河南洛阳人,做过护士、开过书店、热爱户外运动,她和震区的

  
董明珠不像北方女生,挺瘦小的,在街上遇到她,你绝对无法将她和十年前的那场地震联系起来。

  
【挺进】

  
得知汶川地震后

  
第一时间申请赶赴震区

    
这个董明珠不是格力的掌门人,她是河南洛阳人,做过护士、开过书店、热爱户外运动,她和震区的故事要从10年前说起。

  
“2008年5月12日那天,我正在一位同学家做客,突然桌子、凳子、灯都开始摇晃……”董明珠说,很快她就从网上确认是汶川发生了地震。得知震区紧缺医护人员,做过护士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第二天凌晨,瞒着家人和朋友,董明珠和其他六名志愿者驱车前往震区。

  
2008年5月15日下午,董明珠一行抵达绵阳救灾指挥部,被派往北川县城救援。北川县城倒塌的房屋、破碎的家具,还有在废墟下的伤者,深深刺痛了董明珠的心。

  
回到北川县城,北川一中废墟上聚集着很多家长,他们焦急地等待着久远的消息。“那一刻,我不由得想起家中的父母,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董明珠说,母亲哭着在电话中百般嘱咐她注意安全。来不及伤感,抵达震区她就迅速投入工作……

  
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河南户外救援队的队友们开始撤离。2008年5月20日,董明珠回到洛阳,朋友特地为她安排了接风宴。席间得知河南户外救援队即将派第三梯队前往灾区救灾,还挂念着灾区的董明珠决定再赴灾区。

   
【扎根】

  
震区“爱心植苗书屋”

  
给孩子们驱走心中阴霾

   
从回到洛阳到再次前往震区,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三个小时。那时,董明珠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四川做10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了解到绵竹市安县(现安州区)是河南洛阳的对口援建单位,董明珠独自启程赶赴安县。

  
“我开过书店,就想利用这个优势为孩子们办个爱心图书馆,陪伴他们度过这段困难的日子。”董明珠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2008年儿童节当天,董明珠的爱心图书馆成立了。在这个地震后第一个专门为孩子服务的活动室——“爱心植苗书屋”里,董明珠和志愿者每天带着孩子们读书、画画、下棋、游戏,听孩子们讲经历,为孩子们讲故事,逐渐驱散了当地受灾儿童心中的阴霾。

  
在汶川灾后重建3年里,董明珠带领志愿团队建立了5个儿童活动中心、15所校园图书室,共服务2万多名震区儿童。

  
【接力】

  
十年前,他们是受益者

  
十年间,他们成为志愿者

  
这些年,从汶川到青海玉树,从云南彝良到四川雅安,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时,董明珠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董明珠的爱心坚守就像一粒公益的种子,扎根四川十年,她的周边已经长出了一片爱的森林。

  
松松是董明珠的女儿,今年16岁。10年前,董明珠在给震后儿童做心理疏导和陪伴时认识了松松。松松家在地震中受灾颇重,松松从董明珠这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我可以叫你妈妈吗?”“当然可以呀。”就这样,单身的董明珠多了一个女儿。受董明珠的影响,松松很爱帮助别人,愿望是成为一名志愿者。过去三年的暑假,松松都在凉山当志愿者开展助学和支教服务。记者问松松:“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想成为妈妈那样的人。”松松答道。

  
2008年,14岁的刘倩还是桑枣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家乡遭遇了地震,在桑枣镇的灾民安置点,她认识了董明珠。在刘倩眼中,董明珠是她公益路上的一盏灯,是她公益路上的指引者和陪伴者。目前,刘倩也曾多次奔赴地震灾区救援一线,从一名接受志愿服务的受益者,成长为一名具备专业能力的志愿者。

  
“非常感谢明珠姐,她把最美好的10年奉献给了四川。”刘倩说,希望自己也能像董明珠一样,把志愿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者:河南报业全媒体侯梦菲
编辑:河南商报 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