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酷暑天钻进砖窑拉砖,干到手抽筋
5月5日,记者几经辗转来到位于方城县杨集乡的鸿旺牧业休闲生态园。这座藏身于连绵大山中的生态园占地近万亩。宽敞整洁的养猪场区内,每隔一段时间音乐就会自动响起,全封闭的自动化温控、湿控、通风、供料、给药等系统的应用,让生长在这里的猪“倍儿精神”。
这里是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也是王付良奋斗了10年的地方。目前,鸿旺牧业实现了总投资3.1亿元的突破,对外出栏商品猪由最初的每年8000头增长到每年22万头,创汇由每年2000万增长到现在的3亿元。
眼前的王付良阳光、憨厚,语速很快,“出栏万头商品猪、开发万亩生态园、带动万人创大业,这个“三万”目标我们在2015年就已经完成了!未来三五年,我们要出栏百万头生猪,带动更多群众发家致富!”说起未来的打算,王付良信心满满。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眼前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中专毕业后当过摔跤运动员,干过保安,还进砖窑拉过砖。“三伏天的砖窑足有上百摄氏度,钻进去一干就是一天,出来浑身湿透,干到手抽筋。”王付良告诉记者,这些经历都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宝贵财富。
起步
缺资金一度扼住“咽喉”,每天睁眼闭眼都是找资金
“2006年考察,2007年建厂,2008年经营,要说最难的时候应该是公司刚起步那会儿。”王付良坦言,2010年遭遇养猪行业低谷,过春节都发不下来工资。那段时间,王付良一边安抚员工和供应商,一边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每天睁眼闭眼都是找资金,就像站在悬崖边,一直在想怎么能突围。”最终,凭借着鸿旺牧业的资产规模和诚信经营,在政府和银行的联合支持下,银行创新出“生猪保险质押”贷款模式,500万贷款解了王付良的燃眉之急,让企业步入稳健发展快车道。“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王付良说。
在养殖主业红火旺盛发展的同时,王付良又瞄上了风头正劲的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着力规划建设鸿旺牧业休闲生态观光园。“目前已经跟台湾农场有效对接,想打造河南最具影响力的田园综合体。”
记者置身青山如黛的七峰山脚下,眼前是预算总投资3亿元的鸿旺牧业休闲生态园,休闲采摘区、特色养殖区、有机蔬菜粮食种植区等的雏形初具,已成为当地养殖业转型升级的一面旗帜。
王付良表示,鸿旺牧业也有自己的“乡村振兴战略”,那就是以现代养殖、绿色种植等多形态的产业为重点,以畜养观光、牧歌体验、乡村休闲、生态采摘为核心,在涉及杨集乡李楼、朱庄、王保河三个行政村、涉及耕地总面积9748亩、6.5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全力打造集现代养殖、休闲采摘、滨河湿地、旅游观光、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全链条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区。
实干
挖井铺路通沼气,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脱贫攻坚,王付良一直在行动。10年来,公司铺设了总长度近1万米的沼气输气管道,免费供应周边村组,惠及400多户村民,沼液浇灌周边土地5000多亩;2006年以来,连年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圆梦行动”,捐款1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007年,公司出资5万元为周围村庄铺设水泥路;2012年,公司出资为群众打深水井,解决了100多户群众的安全饮用水问题;2017年帮助全县2000余贫困户脱贫……
“让农民变工人,将群众手里的资源变资产,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王付良信心满满。
王付良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养殖、经管类书籍。“腾开手就两件事,看书和运动。”王付良笑着告诉记者。
从寂寂无闻的拉砖工到规模企业的领军人,从养猪“门外汉”到企业“大当家”,武行出身的王付良如何实现骐骥一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人指路,这三点缺一不可。”王付良说。多年来,他保持了日日精进的学习习惯,拜师学艺,研读书籍,每年数十万的外出考察学习费用,这些都让他时刻与行业一线接轨,做到未雨绸缪。
采访最后,记者提出给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几点指导。王付良说,要学会“享受”创业过程中的酸、苦、辣。创业就要有股子钻劲儿、狠劲儿和韧劲儿。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这是王付良的座右铭,也是他给创业青年的寄语。
作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杨书贞/文图
来源:大河报
编辑:河南商报 孙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