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3日,原新乡县刘庄村党委书记史来贺病逝在他奋斗51年的刘庄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半个世纪以来,他将刘庄这个解放前十里八乡有名的“佃户村”“长工村”,建成了一个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上世纪50年代,他的名字就响遍全国,并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今天是史来贺逝世15周年的日子。令人欣慰的是,老书记逝世后,以史世领为书记的新一届刘庄党委接过发展重担,在重大挑战中开启“二次创业”、种种历练中成长成熟。十五年的实践证明,以史世领为书记的新一届党委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一系列新成就,他们无愧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秀带头人。
15年来,刘庄党委努力继承老书记的优良作风,根据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刘庄发展登上新高峰,新一届党委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成熟。
一、群众期待中接过发展重担史来贺作为刘庄村第一代当家人,他爱党爱国爱人民,努力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前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刘庄群众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史来贺成为刘庄人心中的“主心骨”。
史来贺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他一辈子反对特权、专权,坚持权力来自群众、必须为群众服务,从不把权力作为获得私利的特权,他为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奋斗了一辈子,最为珍惜的也是全村的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事业。在他看来,谁最有能力坚持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刘庄的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事业,谁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刘庄村新的带头人,他不止一次地提出:“刘庄的干部,个人不能指定,要集体培养,大家选举,谁能让群众生活富裕,谁能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就选谁。”
史来贺去世后,刘庄新班子的选举引起了七里营镇党委、新乡县委甚至新乡市委的高度关注。在三级党委的指导下,刘庄党委根据老书记生前意愿,决定采取直选的方式,把党委书记的选择权交给广大党员,即选举不预定候选人,让大家在充分民主的情况下,选举自己所信赖的人。2003年5月13日,刘庄党员大会选出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史世领以全票(他自己没有选自己)当选党委书记。7月22日,由村民选举村委会领导班子,史世领又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史世领以高票当选刘庄第二代当家人,不是偶然的,是刘庄群众长期观察的结果,是史世领德才兼备具备接班人条件的结果。
史世领是刘庄人看着成长起来的,也是在老书记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老书记很早就给家人“约法三章”:一不准搞特殊,二不准谋私利,三不准脱离群众。在为“官”的几十年里,史来贺一直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也这样严格地要求其家人。
史世领从一般“社员”到中层领导,再进入决策层,到担负刘庄“一把手”,已经为刘庄奋斗了3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他赢得了刘庄人的信赖。
1984年12月,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刘庄村党组织决定筹建高科技生物工程——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由史世领担任厂长。当时正在郑州工学院深造的史世领立即赶回村里,无条件地走马上任。
史世领对药厂领导班子成员说:“大队把任务交给了咱们,这是对咱们的信任,要想干成,就得不谋私利,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他将筹建人马兵分三路:一路搞基建,一路出去学技术,一路进设备、搞安装。史世领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机械工程原理与生物工程原理结合起来,与几个年轻人一起认真琢磨、论证,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终于设计成功。以后,药厂的每一次扩建,都由他承担设计任务,为集体节省了大笔开支。
史世领时刻关注药品市场情况与医药科技信息,(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刘庄专门成立了技改领导小组和新产品工艺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及一些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合作,把引进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药厂的技术层次:青霉素分厂投产后,他与技术人员一道开发研制并采用对发酵中途补料系统微机在线自动控制,使青霉素发酵单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增补了河南省的空白;引进德国产RSE-200萃取分离机用于青霉素提炼工段,使收率大大提高;粉针分厂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高光冷瓷和SEG环氧自流平洁净地板,使无菌室洁净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合成车间生产工艺革新改进,缩短了工艺路线,提高了质量、产量,降低了成本。厂里先后开发、引进先进工艺技术286项,开发系列新产品16种。
在摸爬滚打中,史世领和新的村“两委”班子也逐步锻炼成熟。
二、重大挑战中开启“二次创业”
新一届党委成立后,刘庄党委班子迅速统一了思想,决定沿着老书记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之后连续召开的7次村民会议中,每次都是先向大家讲发展理念、思路,再让村民提建议、要求,最终达到全村统一思想的目的。
21世纪初,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对刘庄村影响很大,刘庄发展面临着几个挑战。
第一,市场竞争问题。中国入世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市场、环保、人才等方面的竞争,还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因此,能否根据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站立在制高点上,继续走集体经济道路,关系刘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第二,人才问题。多年来,刘庄人在艰苦创业中,对人才往往是“边用边培养”,甚至是“先用后培养”,刘庄的企业虽然坐落在本村,每年可以直接招收大学生,也聘请了一些专家教授,但是从长远看,刘庄仍需要拓展人才的引进渠道,这也是关系刘庄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三,“史来贺精神”在刘庄继承与发扬光大问题。史来贺精神是刘庄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维系刘庄村团结稳定的纽带。集体经济要不断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史来贺精神和刘庄老一辈光荣传统的教育。如何保证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史来贺精神?这也是关于刘庄村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四,史世领是否适应问题。史来贺在世时,史世领一直在企业工作。史世领善于管理企业,但是当上刘庄村“一把手”后,对内对外、对上对下协调问题,能否适应当领导?这对史世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面对上述几个挑战,新一届党委是清醒的。他们也有决心面对挑战,采取了两个主要办法: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尤其学习老书记的执政理念、思路、方法。二是总结经验,包括自己的别人的、成功的失败的,都作为财富不断地丰富自己。史世领走上领导岗位后,用了几年时间努力学习适应,努力提升自己。
从2003年开始,在新一届党委带领下,刘庄村开启了“二次创业”的艰辛历程。新班子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严峻考验。国际市场上青霉素工业盐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价格一路走低,国内各厂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价格压力。药厂原定的扩张产能项目上还是不上?刘庄面临着艰难抉择。
“上!”这就是新班子的决断。应该说,这一大胆决断,不仅仅来自渴望发展的冲动,还来自清醒的见解。
据刘庄人讲,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各大生产企业,无论生产设备还是生产工艺大体上都处于同等水平,甚至连收率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各企业的成本优势主要决定于四大因素:电力、淀粉、劳动力价格和管理成本。史世领冷静地分析了刘庄的优势与劣势,发现优势大于劣势。
首先,华星药厂在用电方面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其自备电厂的副产品——蒸汽,可以免费用于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中,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刘庄人的电力成本优势恰恰来自他们对电力的先期投资,是他们电力投资的预期回报。如果达不到预先规划的产能,对刘庄将是很大的损失。
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也是优势。由于刘庄药厂坐落在农村,工人都是本村和附近村子的农民,同大城市的同类企业相比,具有很强的人力资源成本上的优势。
于是,刘庄村新班子下定了大发展的决心,使出大手笔上了四大项目:一是华星药厂坚决地按原计划扩张产能;二是2004年投资1.3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三是2005年投入巨资对淀粉厂进行新一轮设备升级换代和工艺技术改造,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四是启动并完成电厂的第三期扩建工程,新增加发电量8000万千瓦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COD250吨,日处理污水6万吨,相当于城市日处理60万吨的规模,刘庄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全部达到无害化处理。淀粉厂是药厂原料厂,改造后出粉率更高,质量更好。华星药厂2004年12月第四期工程如期竣工投产,2006年第五期工程投产,现在华星制药厂青霉素工业盐的总产量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四大项目的成功实施,让刘庄走上“二次创业”的快速路。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刘庄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也在积极探索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刘庄的集体资本不仅先后入股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实现了资本运营的突破,而且与江苏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组建绿园药业,实现了绿色经济落地开花。
这才是高瞻远瞩的智慧,才是强者无畏的胆魄,才是敢于在暴风骤雨中弄潮的英雄。就像当年村班子在老书记掌舵下一次又一次带领全村人闯过激流险滩一样,在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带领下,刘庄这条“船”又闯过了激流险滩、惊涛骇浪。
以药厂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循环经济链的形成,标志着刘庄村在科学发展上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支柱产业效益的大幅提升,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是新班子上任以来的不懈追求,也是新班子上任以来刘庄发展的现实成果。
三、种种历练中成为优秀带头人
十五年时间,以史世领为书记的新一届党委,经受住了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荣与辱、得与失等考验,他们在走向成功成熟的同时,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振兴优秀带头人应当具备的一系列优良品质,也在他们身上逐渐形成。
(一)坚持理想信念。史世领为书记的新一届党委,继承了老书记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坚定信念,也继承了老书记的工作作风。他们意识到,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是关系刘庄生死存亡的两大问题。《史来贺精神与刘庄村之路》一文曾记录了史世领2004年夏季某一天的工作:清早到造纸厂筹划下一步环保改造问题;接着到淀粉厂和干部谈扩建淀粉厂事宜;中午又赶到电业局商谈村自备电厂五期扩建事项;晚上又带着村干部赶往市里去见有关部门领导争取项目立项。在赶往市里的路上,他突然赶到体力不支一阵眩晕,同车的村干部见状关切地询问他是否改日再去,但他坚定地摇了摇头说:“村里的很多事还没有办好,不能等!”刘庄干部向我们反映,史世领对工作要求很严,多年来,他习惯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之所以如此,也源于他心中“必须继续把刘庄建设好”的理想信念。
(二)保持艰苦奋斗作风。老书记生前常说:“创大业做大难,创小业做小难,不创业穷作难。”史世领心里清楚,刘庄继续大发展必须传承并发扬几十年来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15年里,刘庄四大生产项目相继建成,循环经济链初步形成,支柱产业继续在全国领先,村民也住进第三代公寓房,这都标志着刘庄村有了大发展,特别是投资3亿多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了刘庄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使刘庄抓住了近两年来的市场契机。刘庄十多年来的大发展,使领导班子成员看到了靠艰苦奋斗精神换得的成果,也更加信服史世领的领导决策能力,成为引领全村干部前进的重要因素。
(三)心里装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史世领和新一届领导班子也继承了老书记这一优良作风。新班子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全村村民敞开心扉谈建议谈期盼谈希望,并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刘庄决策的重要依据。2004年年底,刘庄第一批160套现代化的新村别墅建好,史世领也像当年他父亲那样,坚持自己不住,要最后一户搬进新居。当了解到由于工作人员的疏漏,有一户三代同堂的人家未能入住时,史世领带领班子成员先后三次在全村党员大会上、村民大会上做自我批评和检讨。2002年时,刘庄劳均收入、人均收入、户均收入分别为15120元、7500元、40066元,到2017年时,分别上升为6万元、3.7万元、10万元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史世领只要不外出,就会在村里走动,东家走走西家坐坐,看看群众有没有困难,对村干部还有啥建议要求。村里每逢重大决策,他都会走家串户同群众商量,了解民情,做到心中有数。史世领经常同群众交心,既掌握了群众的思想动态,也统一了群众的思想和认识,达到了上下同心,推动了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
(四)努力求实创新。史世领一方面努力认真学习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把上级精神同刘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落实上级精神。例如,淘汰旧产业方面,造纸厂、华星药厂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刘庄增收的重要企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这些企业在环保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刘庄的发展。史世领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解决环保问题。所以他决定先从治理污染下手,搞好环保工作,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子。他先后砍掉了造纸厂,又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行业最完善的环保处理设施。在取得环保胜利后,史世领继续为刘庄发展走开拓创新路子,如先后入股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与沿海发达企业合作,建成国内最大的抗生素药品生产企业,即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资本运作实现了新突破。
(五)吃亏奉献、严于律己。史世领处处以老书记为榜样,尤其带头吃亏方面。史世领个人收入方面,他也向老书记那样,只取自己国家干部工资,他坚决不要村里的补助,因此他与同级村干部每月工资相差3000多元。史世领甘于奉献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活力。史世领深知,要搞好一个村的工作,关键看班子成员是否团结一心。他认识到刘庄的事业是大家的事业,大家的事业必须大家负责,这种对事业的责任心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史世领始终注意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上以身作则。史世领带头践行刘庄干部“四不准”,即不准弄虚作假、不准对工作马马虎虎、不准搞宗派、不准对提意见者打击报复。所以,十五年来史世领在村里威信一直很高,每年考核他都几乎满分。
刘庄村党委副书记刘明宣,用六个字概括了刘庄前后两个时代的发展特点:“如果说,在老书记时代,刘庄发展的特点是稳、准、严,那么,新班子成立以来,刘庄发展的特点则是快、新、高。”老书记时代的稳,就是发展得稳,滚雪球式发展,不冒太大风险;准就是在关键时刻(如在办高级社、分与不分、上药厂等关键时刻)看得准,把握得准;严,就是对党员、干部要求严。在新书记时代,快,就是发展快;新,就是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高,就是效益高、水平高、标准高。(稳、准、严这三个字,概括出了老书记时代的发展特点;而快、新、高这三个字,这抓住了新书记时代的发展特点。)
由上所述,以史世领为书记的刘庄新一届党委无愧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秀带头人。
2011年,史世领当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5年,史世领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2013年以来,史世领连续两届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我们相信,在以史世领为书记的党委领导下,刘庄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来源:河南商报网
编辑:河南商报网 张梓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