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搁十多年前在南方打工时,他连想也不敢想。
当选省人大代表,是因为王飞把农民做成了体面的职业,他150多亩的家庭农场年纯收入接近200万元。从漂泊不定的打工仔到履职尽责的人大代表,35岁的王飞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王飞把人生巨变归因于河南构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已经培育了53.4万像王飞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中有青年农场主,还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
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而非千百年来的身份象征,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由农业、人社、扶贫、教育部门携手构建的这个培育体系,秉持“百年树人”的初心,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培育制度和培育政策。不仅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适合成人特点的技术技能培训、各种政策扶持等物质帮助,还给予他们表彰、荣誉等精神鼓励。
多项内容在全国属于“吃螃蟹者”的这个体系,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育和发展服务,解除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中的烦恼。
王飞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技术培训时的感受。课堂就设在田间地头。尽管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蔬菜经”,但王飞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却禁不住感叹:地还能这样种?!
此后,他能随时得到专家们在技术、经营方面的指导,初中毕业的他还拿到了省农广校的中专文凭。他生产的蔬菜水果追求无公害、绿色、有机,供不应求。这两年,他搭建平台,讲解指导,带动乡亲搞绿色产品生产,省内乃至山东、安徽等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他还被农业部邀请到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研讨会上一展风采。
昔日,农民千方百计“跃农门”;如今,一大批像王飞这样有情怀、有追求的新农人回归乡村。他们开拓人生,示范乡邻,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告诉记者:一批想务农、有经验的“老农”转变观念提升技能,提高了科学种田的能力和水平,成为稳粮增收的基础力量;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及产业发展模式引入农业,成为推动种养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力量;一批高学历、有情怀的“知农”加速成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当选省人大代表后,王飞劲头更足了,他说想再拿个本科文凭,为乡村振兴出力。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郎志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河南商报 周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