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彭飞/文 记者 王亚鸽/摄影
“没技术,没资金,只带了一颗不怕挫折的心就回乡创业了。”赵昭谈吐温婉。这些年,她凭着一股牛劲儿,干了一番“别人等着看笑话”的事业。24岁时放弃工作返乡养牛,后来创立公司,成为一名带领200多户村民致富的“职业农民”,这是她近10年所做的事情。
赵昭来自南阳南召县太山庙乡冯庄村,今年34岁的她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回乡
不想看到承载童年回忆的地方变得荒凉
2008年,赵昭做了一个让亲朋好友看起来非常冲动的选择:放弃工作,回乡养牛。大学毕业后,赵昭已经在郑州工作两年了。
从在郑州上学到工作,赵昭已离乡多年。“当时打工潮兴盛,每次回家乡时,就感觉家越来越荒凉,很受刺激,为什么有着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一年比一年衰败?”面对此情,赵昭想的不是远离家乡,而是决定为家乡做点什么,让父老乡亲守在家里也有不错的收入。上大学时,赵昭就了解到,南阳黄牛享誉全球,但是市面上的肉制品较少,她看好这个市场,并希望把家乡的品牌发扬出去。
当时24岁的赵昭与爱人张华都想在养牛方面做一番事业。他们一拍即合,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只带了一颗不拍挫折的心回去,外人也都不看好,就等着看我的笑话呢。父母和朋友也都非常反对。”
创业
年产值4000多万元,惠及200多户村民
最开始,赵昭养了四五十头牛,她和丈夫自行设计二三百平方米的牛舍。不了解养殖和疾病防治知识,她就把图书馆关于养牛的书通通借回来,晚上自学,并在网络上学习。赵昭虽生在农村,但从小没有干过农活,养牛后,她要和员工一起卸下数百公斤的饲料。
冯庄村有养牛的传统,除了赵昭,村里还有许多散养户。村民养的牛病了后,都会来找赵昭看,赵昭有药的话,会把药免费送给村民。2011年,赵昭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增进和村民之间的联系。她从西安请来专家根据当地情况配饲料,村民可以以成本价购买。2015年,赵昭成立雅民农牧有限公司,事业越做越大,当初的牛棚已变成6栋标准化牛舍,并且还踏入了有机农产品领域,流转土地1200亩,托管周边农户土地2000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
一个人创业,惠及的却是200多户村民。“村里很多留守妇女、老人,在用工方面,会优先考虑他们,因为他们真的特别需要别人拉一把。”此外,赵昭的公司还通过金融、产业帮扶,让村民参与入股分红,有技术能力的贫困户一年能赚2万多元。
观点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人”
从返乡创业,创立公司,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赵昭的视线一直放在农民身上,她也一直称自己为职业农民。如今当她的声音能够传得更广时,她有一个抱负:“我要转变人们对农民的刻板印象,过去人们对农民的印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非常落后的样子。现在农民‘手握方向盘,查看仪表盘,北斗开天眼,农机越云端’。”赵昭笑着说。
如今,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赵昭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她对未来的憧憬和参会建议正与此相关。
赵昭认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人,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哪一个离了人都不行。因此,她想呼吁更多有想法、有能力、有勇气、有担当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谈及具体建议,赵昭希望国家通过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督促基层贯彻落实。关于职业农民,赵昭还有一个看起来超前的建议。“既然要推进农民职业化,那能不能给农民定一个职业技术标准,像医生、教师一样,有证书、有级别。”她认为,这样才会让农民看起来更像一个职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农村变成生活富裕、民风淳朴、其乐融融的一个环境。”
来源:大河报
编辑:河南商报 孙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