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取悦自己的“独生活” 你曾有过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13  来源:河南商报  浏览次数:12241
核心提示: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这些一个人做的事,你做过吗?即使没做过,也不要觉得意外。在这个晚婚逐渐普及的年代,为了取悦独立的自己而进行的个人消费水涨船高。当然,个性十足的90后甚至00后为自己而活的理念几乎深入骨髓,有单身女性认为买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这些一个人做的事,你做过吗?


即使没做过,也不要觉得意外。在这个晚婚逐渐普及的年代,为了取悦独立的自己而进行的个人消费水涨船高。


当然,个性十足的90后甚至00后“为自己而活”的理念几乎深入骨髓,有单身女性认为买套舒适的房子比结婚更重要,有大学生将生活费的四分之三用来买动漫和充值游戏。


在一些发达国家,独来独往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文化。


【故事 】 
“郑漂”女编辑

为取悦自己而生活


在微博上,一份“国际孤独等级表”很火爆,它将孤独等级分为十级,从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等依次递增。


即使等级最高的“一个人做手术”,在马丽看来也不足为奇。


长相清秀的马丽是一位“郑漂”,来自商丘,在郑州5年一直在新闻网站做编辑,一个月工资5000多元。今年28岁的她,仍单身。对于结婚,家人也很着急,小她3岁的妹妹去年就抱上了孩子。


“之前谈过两个男朋友,都是草草了事。”马丽说,自此,她开始沉迷一个人的生活。


马丽粗略算了下,自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每个月为取悦自己而进行的消费大概有3000元,这还不包括时不时出去旅游的花费。她租住的房子卧室里,20多平方米的空间有3个柜子,摆放着上百件服装及各款背包。


去年3月,马丽开始接触健身房。她直接选择了一位收费最高的韩国私人教练,一节课150元。过完春节,她准备再去报一个插花班或者烘焙班。


马丽至今最大的一笔花销,要数去年年底在郑州四环边购置的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产。


在为她婚事操碎心的父母看来,女儿有了房子,估计要在单身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其实马丽心里清楚,如果遇到合适的,她也不排斥接触,但目前还是想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好、过得精致。


“身边过着像我这种生活的女性甚至男性不在少数,在一线城市这种情况更多,三四十岁不着急结婚的大有人在。我们想为自己而生活,到了以后的某天,也能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另一半。”马丽说。
 
 
【故事 】 
他们享受一个人

旅行和看电影


在郑州某银行网点做经理的90后马女士,去年自己去马来西亚转了转。之前,马女士曾多次只身旅行。


“我基本没想过找人或者报团旅行,报团要受各种安排限制,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佛系’的,谁管谁啊?”马女士说,结伴旅行是一件高风险的人际交往,所以最好自己安排自己,想转就转,转累了在酒店昏睡一天,“以前有几次和朋友结伴旅行,因为要去的地方不统一,经常产生分歧和矛盾。”


在一家婚庆公司工作的李先生,也是主动找“孤独”的。一星期内,他会有两三天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里,点一杯咖啡、刷刷新闻,甚至有时候他会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场电影。


他不觉得这种行为是孤独的,在繁忙工作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找个时间、找个地方放空自我,是他始终梦寐以求的。

 
【调查】 
“孤独”的贬义色彩

正在淡化

 
职场实名社交平台脉脉数据研究院最近就对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孤独感”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有六成多的人表示平时会感觉孤独。在孤独感出现的频率上,偶尔孤独的人占51.77%,经常孤独的占27.22%,每天都会孤独的占21.01%。设计师、教师、运营编辑是最容易感到孤独的职业。


对于孤独这个词,批判色彩和悲观情绪较为集中,然而随着人们认知的改变,孤独的解释更客观和开放,它甚至可以理解成“独身”。


在现实中,在向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迁徙的流动社会中,为了生存而活,造就了不少“独身”的人,而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认同自身心理状况以及独特自我的现代年轻人,同样容易“独来独往”。


这种生活方式在传统社会里,有可能被钉在“社交耻辱柱”上,但在现代社会,“独生活”让人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管理和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以及实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责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独生活”的人虽然生存压力大,但普遍生活控制感较强,多数对自己处理问题充满信心,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焦虑、紧张、绝望、价值感缺失等问题。


【国外】  
澳大利亚

并没有“孤独潮流”


墨尔本The Crux&Co与The Lights in the Attic两家咖啡店的老板李洪晓,高中时就到墨尔本读书,虽然最初因语言不通稍有孤立感,但因不错的适应能力很快融入澳洲社会。


李洪晓说,居澳华人很少有孤立感,反倒很难融入澳洲社会的是来自中国等人际关系非常紧密的国家的留学生。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在澳多数“抱成一团”,与当地居民经常接触少之又少。


“澳洲人将工作日与休息日划分得很清,工作日大家都独自休息吃饭,除非有要事否则几乎不坐在一起唠家常。但到了休息日,如果你在进行娱乐活动时不与他人一起行动,这在他们眼中是异常行为。”李洪晓说,所以一个人活动是十分经常和自然的,相反,类似旅游、派对、看电影、去KTV这些让人疯狂尽兴的项目,不和他人结伴才是真正的不自然,“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去唱KTV或看电影,要是被好朋友知道他们会劝你去看心理医生。”


“这应该是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澳大利亚基本上不存在‘孤独潮流’这一说。”李洪晓说。

 
“一人文化”在日本
已衍生出“一人经济”


日本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忙碌的国家之一,工作日里,“两点一线”的工作状态十分普遍。在日本留学的郑州女孩李蕾介绍,这种生活方式催生了日本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一些日本餐馆同样体现着类似的“一人文化”。


李蕾说,在日本一家著名的拉面馆,食客面墙而坐,两边均有围墙,组成“一个人的空间”,“你不需要跟旁边的人寒暄,不用担心自己的拉面会不会点太多而被取笑,更不用因为不小心碰到了别人的胳膊而跟别人道歉,这是真正的‘一人食’。”


而日本的大东文化大学,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在食堂设置单人座位。在能容纳6人的餐桌中间设立半透明的塑料板,吃饭时互相看不到对面的人。“这样的设置被学生所热爱,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人能安安静静吃饭,其他的大学也在模仿。”李蕾说。


在出行方面,日本的夜行巴士每排只有两个或三个座位,还有许多巴士会在座位间的过道上设置帘子,这样乘客就会有充分的自我空间。

 
“一人文化”在日本流行已久。一人火锅,一人拉面,一人学生食堂,一人咖啡,一人卡拉OK……日本的“一人文化”衍生出的“一人经济”,已经成为日本逐渐普及的业态。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