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50路记者全线出击 带你体验全国各地精彩年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8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吴智星  浏览次数:11151
核心提示:  腊月二十三,小年,吃麻糖,甜。眼瞅着春节越来越近,年味也是越来越浓:千里归家的奔波、热气腾腾的饺子、传统有趣的年俗、阖家团圆的喜悦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商报记者将兵分50路继续走基层,除了走遍省内18地市,还将分别走进山西、安徽、陕西、新疆、内

  
腊月二十三,小年,吃麻糖,甜。眼瞅着春节越来越近,年味也是越来越浓:千里归家的奔波、热气腾腾的饺子、传统有趣的年俗、阖家团圆的喜悦……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商报记者将“兵分”50路继续走基层,除了走遍省内18地市,还将分别走进山西、安徽、陕西、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为你带来一轮又一轮的新鲜年味报道。


届时,你在河南商报全方位、立体化的移动端平台上,第一时间就可以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年俗。这个春节,希望通过我们的不同呈现,让年味儿更浓,让亲情更醇。


【“我看见”】
千里归乡路 我们陪你


相信有不少人已背起行囊,登上月台,踏上回乡路。在家人的牵挂、惦念中,远游的人,归心似箭。


在范立欣耗时五年拍摄的纪录片《归途列车》中,主人公张昌华一家宁可忍受拥挤、寒冷、饥饿,也要踏上归途,“在外面的话说实在,挣得再多,过春节还是要回去看一下”“为的是小孩,为的是父母”。


在春运这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事件中,每一个人都是流动的故事。在河南商报大家庭中,也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人,他们来自河南、山西、安徽、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河南商报记者作为归乡大军中的一员,要用自己的眼睛、镜头、笔杆子,记录下这万众瞩目的一刻。


在本次“新春走基层·我看见”活动中,河南商报记者将兵分50路,走遍河南,走向全国,用视频、图片、文字记录各地年味,分享各地年味。


河南商报摄影记者王访贤,老家安徽蒙城县。2017年6月,他认定郑州是个潜力城市,便决定留下来“搏一搏”。


狗年春节,将是王访贤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往年,他可以端坐在电视机跟前,看着新闻里那些在异地漂泊的人。而今年,王访贤将成为采写故事的一员。


王访贤说,狗年春节期间,他将用自己的镜头,去捕捉家乡的特色,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河南商报新一代编辑郑超,来自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郑超说,她回到家之后,要去找找自己的蒙古族同学,要把内蒙古的旺火、地道的特色年俗,分享给读者。不知道你期待不期待。


当然,你在返乡途中遇到什么好玩有趣的年俗,也可以在河南商报官方微信后台留言告诉我们。


【“我记录”】 
新变化、老记忆

我们将继续关注


新时代新风尚,家乡变化,日新月异。辞旧迎新,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除了分享各地年俗,河南商报记者将延续以往的方法,从细微中观察家乡新变化,从角落里发现家常暖心事,从记忆深处找寻老记忆。


河南商报影像产品采辑部主任侯建勋,是个西安小伙,今年腊月二十九,他将开车回到500多公里外的家乡。


侯建勋记得,小时候过年,要做弹弓、逮野兔、拆鞭炮、观社火。


“现在虽然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更怀念过往。”侯建勋说,他要用自己的手机,拍下童年的记忆。


去年春节期间,河南商报记者李恒在除夕夜走进家乡福利院,将老师和孩子们共度春节的感人瞬间记录了下来。后来,李恒的“返乡手记”被新华社引用,成为长篇通讯中的亮点。


《河南商报》专题报道“我看见”栏目即将进入第八个年头。在每一个长假,河南商报记者、编辑都不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近两年,《河南商报》的“我看见”栏目稿件,会在掌中河南客户端和河南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连载”,成为假期阅读的爆款产品。


“我看见”记录的是一个个生活化的场面,映衬着中国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新的一年,我们将一如既往。

作者:
河南商报记者 吴智星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