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济源市水洪池村原党支部书记苗天才,每天巡路结束后,都要坐在山顶的石头上,看看水洪池公路上来回行驶的车辆。
上世纪80年代,苗天才带着为数不多的村民,如蚂蚁搬山一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10年苦战,终于打通了一条出山路。
【故事】
出山路曾又险又长
90%的村民没出过大山
水洪池村,位于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海拔1460米,是济源市地理位置最偏、海拔最高的村庄。这里山势陡峭,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
水洪池村原来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是世世代代的村民们用双脚在大山里踩出的一条羊肠小路。这条路狭窄陡峭,又险又长,经常有人摔断胳膊跑伤腿,更有村民摔死在山崖下。正是有了这方面的顾忌,村里90%的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
“那时候得了小病也救不了,活活把性命丢掉。”苗天才说。
【付出】
为了修好路
大家一起出钱出力
当时,苗天才在镇里工作,穷怕了的村民们,为了改变几辈子的穷苦命运,联名推荐苗天才为村党支部书记。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要先看成本。经专家测算,修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按当时的物价需要资金110万元,这对于平时连10块钱都很少见到的村民来说,简直不敢想象。在当时建设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交通部门给了8000元的补助款。
没有钱,苗天才拿出了多年攒下的500元盖房钱,有村民把自己备用的棺木卖了,有人卖光了圈里的牛羊,有的卖掉了闺女的嫁妆,凑了9700元。
“咱们先修,咱们先干,多修一里,咱就与外面的世界接近一里。咱们这辈子修不完,传到下辈子修。”苗天才在村里定了一条规定,凡年满16岁至60周岁的男性村民全部无偿参与修路,直到路修通为止。
1985年麦播刚结束,苗天才带着7名党员,组织全村仅有的48名男劳力和27名“女汉子”向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开了战。
【修路】
修好了跨省通道
他当起了公路养护工
通往山下的路修通后,1995年,苗天才又把目光盯向了阻隔通往山西省的大山,他翻山越岭走到山西省阳城县各村做工作,终于两地联手,用3年的时间打通了这条跨省通道。
到山西的路通了,但是没硬化,坑洼不平,苗天才就给当时的市领导写信,邀请来水洪池村视察。市领导刚到村里,40多岁的苗天才,一个七尺男儿,竟“扑通”一声跪在领导面前。
随后,济源市交通局投资200万元,将跨省通道拓宽成6米宽的三级碎石路面公路;又投资800多万元,对水洪池公路进行水泥路面铺设。如今的水洪池公路,已是通达平整,蜿蜒在崇山峻岭间。
修好了公路,苗天才当起了济源市农村公路建管养义务监督员,他几乎每天都拿起铁锹行走在这条公路上,像看管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