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人物

河南好儿郎 东海当先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7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何可  浏览次数:42915
核心提示:1月4日,东海舰队表彰第四届东海强军先锋。荣登领奖台的佼佼者中,就有一位是河南籍海军战士王长水,他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士兵。1月16日至19日,本报记者应东部战区海军邀请,深入王长水所在的部队,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方位采访。王长水,河南荥阳人

    
1月4日,东海舰队表彰第四届“东海强军先锋”。荣登领奖台的佼佼者中,就有一位是河南籍海军战士王长水,他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士兵。

1月16日至19日,本报记者应东部战区海军邀请,深入王长水所在的部队,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方位采访。


王长水,河南荥阳人,东海舰队某部检测分队长兼技师,一级军士长。他取得导弹检测高级证书,无差错完成历次导弹保障任务,编写的操作口令表被海军推广使用,某课题研究项目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三等奖。


王长水曾荣获全军、海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连续15年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十佳优秀士官标兵、技术能手,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激情燃烧日复一日坚守深山

东海某海域,云海间,呼啸的导弹犹如一把利剑,从一艘护卫舰腾空而起,拖着烈焰破空而去。


不远处一艘战舰甲板上,46岁的王长水笔直站立,凝望着远去的导弹,眼角湿润,“亲眼看见自己维护的导弹实射,这还是头一回。”


这是一位铆在闽东深山的导弹保障老兵,经手保障的导弹不计其数,却总是“只闻其音,不见其影”。正如“东海强军先锋”颁奖词描述:雄壮威武的战舰上,你可能看不到他的身影,但每一次导弹腾飞的背后,却有他绽放的光芒。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总是特别向往大海。1991年,20岁的王长水梦想成真,充满激情地来到东海岸边,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水兵服。让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当初那份激情一经点燃,就燃烧了26年。


1999年,在部队服役8年的王长水经历了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次调整改编。新单位远离市区,地处山坳,条件艰苦。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保障工作,干得久了枯燥无味,王长水却没有一句抱怨。他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新专业的学习当中。


“干事业得有一股子劲,不能半途而废。”谈及多年坚守的理由,王长水向记者吐露了心声,“组织把我放在了这个岗位,就要干好,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认真做,做出成绩。”


为弄清导弹各部件工作原理,王长水白天向骨干学习,晚上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战友看他熬夜辛苦,忍不住劝他:“你是老兵,没必要这样逼着自己。”没承想平时温和少言的王长水听后当即顶了回去。


半年时间,王长水记下3万多字的专业学习笔记,熟练掌握了测试三个专业的十余本操作规程,导弹检测中的上万个测试数据他都全部牢记于心,练就了精通导弹检测所有专业的“最强大脑”,成为单位有名的“导弹通”。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王长水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一股子冲劲,身上依然流淌着一腔不服输的热血。他的热心、执着,不断感染着别人,他所在班先后有2人考上军校,25人被评为优秀士兵。


真情付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某次大型导弹实射任务,王长水被点将随舰参加。射前检查时,导控台无法收到某项指令回答信号,此时离导弹发射只剩不到40分钟。


关键时刻,王长水主动挑起导弹排故重任。他一边摸线路一边查数据,迅速判定出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当导弹顺利点火腾飞时,舰艇指挥员鼓掌道:不管导弹故障有多难,只要有老王在,心里就会很踏实。


在挑战中不断创新、革新,王长水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每一次导弹实射,都有他的汗水与付出;每一枚“撒手锏”上,都有他的心血与担当。作为导弹保障专业最强号手,他熟练掌握数十个号手技能,30余次参与重大任务,无差错保障近百枚导弹实射。


为了保证导弹能一飞冲天、一击制敌,他把导弹当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用近乎苛刻的标准重复着检测、调试、排故等工作,往往一枚导弹要调试数百个指标参数、检测上千根电缆;每一次重大演习导弹保障,检测间里总会有他的身影,通宵达旦……

在一次转级保障任务中,一枚导弹发生故障,总找不出病根。王长水没有放弃,逐一排查电缆,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终于在一根电缆接头上发现,是根如头发丝般的铜丝外溢造成的信号短路,故障得以排除。


打仗凭的是真本事,要想在未来战争中立足,作为一名士兵必须强化业务水平。通过王长水长期的探索,使某型导弹发射箱性能测试人员减少了近一半,编写的操作口令表为导弹保障节省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


王长水参与的某项导弹课题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在海军某型导弹网络交叉比武中,王长水和战友一起刻苦钻研,多次改进、编制操作口令表,进一步优化导弹操作流程,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如今,还有4年即将退休的王长水,前进的脚步依然不输给年轻的战友们。他每天提前40分钟起来跑步,有导弹保障任务时都抢着上、带头干。在换装新型导弹时,每一次他都自我加压学习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成为最早一批测试合格的业务骨干。他说:“不管年龄多大,兵龄多长,只要当兵一天,就该有兵的样子。”


柔情铁汉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了千万家,王长水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1993年,王长水父亲去世,他因正在部队参加演习,未能回到老家见父亲最后一面。王长水说,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父亲去世时不能及时赶回,这是人生一大憾事。他更觉得愧对妻子,结婚后妻子在老家荥阳独自带孩子,照顾婆婆,承受了太多的艰辛。如今,妻子赵金玲与儿子都已经来到部队随军,但因为部队任务重,王长水十天半月回不了家也是常态。


“作为一名从河南走出去的军人,感谢家乡养育了我,也感谢部队培养了我。”王长水说。从1991年入伍至今,因部队各项任务重,王长水很少回家,但家乡在他心里,永远都割舍不下。同时,他更为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自豪。


“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尽好本职,继续为部队战斗力建设贡献力量。”王长水说。

作者:河南日报
何可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日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