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
民生

为蓝天获得感而奋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7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赵力文  浏览次数:12441
核心提示:辞旧迎新,迎来新年第一缕朝霞,呼吸着新鲜空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感受美丽环境的幸福。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河南环保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国家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终考之年的巨大压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昂首阔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省上下,众志成

    
辞旧迎新,迎来新年第一缕朝霞,呼吸着新鲜空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感受美丽环境的幸福。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河南环保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国家“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终考之年的巨大压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昂首阔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空气变优,群众点赞

告别灰霾满天,迎来澄净如洗的蓝天。“2017年蓝天变多了!”这是不少人对于过去一年的观感。每一点变化,感同身受,有心人记录了这个过程。


2015年,郑州市的一名志愿者王鹏拍摄了一年的中原福塔,展示每天空气状况。2016年多名志愿者加入合作拍摄二七纪念塔,2017年志愿者们新增了三个拍摄地点,更全面反映郑州一年来不同城区天空的空气状况。


2018年元旦,被称为“郑州空气一目了然”全年组图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2017年全年组图,拍摄的一张张照片直观表明,郑州的蓝天确实比往年增多了,特别是12月份与往年对比尤为明显。

监测数据表明,继2016年下半年一举扭转大气恶化趋势之后,2017年我省反映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持续出现“两降一升”的趋势,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据环境监测部门核算,PM10平均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与考核基准年相比,下降16.5%,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下降15%的任务目标。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指定的66微克/立方米的考核目标任务。全省平均优良天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2017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中“全年优良天数200天以上”的目标任务。


往年入冬后,灰霾满天是常态。2017年冬天,不少居民感到了明显改观,蓝天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品。蓝天白云常驻中原,悄然来临。


我们从雾霾高发易发的11月至12月期间全省平均优良天的变化,可见一斑。2016年11月至12月优良天只有16天,2017年11月至12月优良天达到了32天,优良天从半个月增加到一个月时间。


网络满意度调查显示,公众对于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表示满意的高达83%。“确实有进步。”“蓝天比以前多了。”“好天越来越多,我们幸福感也越来越多了!”类似的留言表达着群众对于一年来大气治理成效的高度认可。


源头治理,压实责任

“早上起来,先是拿手机,打开应用,看看空气质量咋样。”一位豫北的市委书记表示,他经常会关注环境指数。“早起先看空气”,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的习惯。曾几何时,环境治理还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如今成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主抓的重要工作,这反映出我省环境治理已经由“查企”向“查企与督政并举、以督政为主”的环保督察新机制转变。


着眼长远发展大局,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用三年时间,陆续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

对于较大的污染存量,只有铁腕治污,逐一斩断污染源头,别无他法。污染源有生活源、工业源、燃料源、交通源、农业源等多种来源,涉及面广泛。污染治理必须关口前移,实现前端治理,才能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我省通过构建坚强的组织领导机制、明晰的治理责任机制和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协作、部门统筹的“铁腕治污”工作格局。


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将大气污染防治始终挂在心里、紧紧抓在手中,为让全省人民有一口好空气尽心尽力。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攻坚任务,制定治理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每次重大任务部署、重要攻坚节点、重大政策出台时,都亲自指挥部署、深入一线调研、督导工作落实,为全省广大干部立标杆、作表率。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甘露围绕“三治标三治本”逐项抓对策研究、抓落地见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副省长张维宁到郑州、开封、焦作等多地暗访检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的其他领导,从各个方面、不同领域助力推动攻坚任务落实。


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及20多个省直有关部门,陈润儿担任组长,许甘露任常务副组长,张维宁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常设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省出台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中,围绕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强化“管地方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5个党委部门、38个政府部门、2个司法部门的工作职责。


省委、省政府制订的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1+6+7”系列攻坚治理方案、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8+2”系列攻坚治理方案和水污染防治“1+2+9”系列攻坚治理方案以及《河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职责明晰、任务明确。


为破除“唯GDP论英雄”的陈旧观念,我省把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干部考核体系并占有重要分值,推进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2017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工作办法》《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环境保护指标的权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在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环境质量达标率权重由6%提高到10%,超过了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指标(省辖市占5%-7%,省直管县不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将取消年度综合排序资格。


按照《河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攻坚战以来,全省共查处环保领域问题7248起,累计问责4112人。

标本兼治,跟踪问效

2017年春节过后,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组织一批人去甘肃兰州“取经”。兰州当地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近年来大气治理取得成效,从“卫星看不到的城市”变为“兰州蓝”。兰州“不靠大风靠作风”的态度,靠较真、碰硬的落实,激励和启发了前去考察的人们。


治霾并非易事。雾霾成因复杂,涉及工业排放、燃煤散烧、机动车排放、施工扬尘、秸秆焚烧等多领域污染源,地理、气象、跨区域传输等各种影响因素。我省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落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等因素,造成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环境污染重等严峻形势,往往治理见效慢,易反弹。


找“病根”,抓源头,对症下药,突出问题导向,这是我省治霾的基本思路。

2016年,我省抓住重点行业,全面摸排并梳理出七大类24个分项65.7万个污染源,采取“六控”措施,即“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


2017年1月7日,我省发布《2017年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各项治理措施。3月开始,我省实施更为严格的治本治标措施,并提出“三治本三治标”,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供暖工程建设,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强燃煤散烧治理,实施气、电“双替代”,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管控及错峰生产、“三员”管理及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在2017年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细化了治本治标措施,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制订了《河南省2017年加快推进供热供暖实施方案》等7个实施方案。


“三治标、三治本”成为2017年大气防治的主线,同时我省以开展集中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在全省市、县建成区及产业集聚区全面推进集中供热供暖,分层次设定集中供热普及率责任目标,将未来两三年的建设任务一年完成。通过各地不懈努力,全省累计新增供热面积7760.9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平均提高11.2个百分点。同时,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要求,大力推广“气代煤”“电代煤”双替代建设,完成“双替代”居民用122万户、受益群众830万人,超额完成国家和我省确定的100万户年度目标任务。


我省从实际出发,切实把加强散煤治理作为治本重大举措,对暂不具备集中供暖和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条件的广大乡村地区,全面实施洁净型煤替代散煤,严禁劣质煤使用,全面取缔散煤茶浴锅炉、大灶、经营性小煤炉和非法散煤销售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燃煤散烧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全省累计建成并验收洁净型煤生产仓储供应中心217个、配送网点1568个,累计销售洁净型煤152万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散乱污”企业,坚决依法予以整治取缔。通过拉网排查、建立台账、限期整治、对账销号、回访巩固等五个阶段,全省累计排查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83441家。


扬尘是导致PM10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强化扬尘污染监管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全省4788个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安装了在线视频监控,并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网;全省共购置机械化洒水清扫设备5902台,城市主要道路和高架道路机械化洒水清扫率达到了100%。


“环保成本并不低,但得到的效益也是显著的。”12月22日,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负责环保的经理李鹏说,他们2017年完成锅炉改造,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取得了显著环境效益,也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016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深度治理,综合运用排放标准、排污许可、驻厂监管、错峰生产等多种手段,促使工业企业加快生产工艺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全省运行的144台5719万千瓦统调燃煤发电机组和104台258万千瓦地方自备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并且全国第四个发布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地方标准。全省282台10蒸吨以上、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治理,86台65蒸吨/时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治理任务,全省24家钢铁、220家水泥企业全部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治理,2202家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任务,有效减少了工业企业污染排放。


机动车污染中,高排放的黄标车是罪魁祸首,今年我省继续推进黄标车淘汰治理,一年来淘汰了6.5万余辆黄标车。


“我省黄标车只剩下1000多辆,剩下的都是车况好的私家车。”省交警总队车驾管支队教导员赵建中说,黄标车污染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


去年以来,我省公安、商务等多部门共开展多次成品油市场整顿专项行动。查封取缔黑加油站点11690家,大力推广国五、国六标准汽柴油使用,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成品油市场秩序得到根本整治,油品质量也同步提升。经过论证,我省PM2.5下降取得的成绩,其中得益于油品质量的提升。


在郑州、安阳2市新建15套高空掺望监控平台,建设6个省级大气区域污染传输综合观测站,全省321个县级环境空气监测自动站和309个重点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建成投运。实现对2939家重点涉气企业污染物排放、用电量等指标的日监控,形成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和工业大气污染源立体综合监测监控体系,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创新治理,推动变革 

2017年12月初,全省范围内各省辖市陆续实行机动车限行,给不少市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随着12月蓝天明显增多,限行措施逐渐赢得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不少人也是第一次意识到,环境是有容量的,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为了新鲜空气,需要改变一些生活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重大变革,涉及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症结,抓住关键要素,研究改进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2017年,我省涉及环境治理的一批新制度、新举措陆续出炉,不少为全国首创。


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绿色化改造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我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发展转型升级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通过强化规划环评、环境标准约束、排污许可管理、环境监督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充分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治污,2017年5月下旬我省出台实施《河南省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对举报人奖励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5万元不等,环境污染举报量大增,仅省环保厅每周接到的举报件就增加至千件。2017年,省环保厅举报投诉受理中心先后分五批对符合条件的155个举报件共82.85万元奖金迅速发放到举报人手中。在全国环保系统,郑州市环保局率先实现了举报人可通过微信红包形式领取奖金。这些都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污染举报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全民共治大格局。


2017年6月河南修订了《河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河南省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从今年5月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按月度生态补偿制度,用经济手段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2017年7月21日至8月30日,全省组织了10万人参加的大宣传大调研大督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城乡居民3000多万户,发放环保法律法规和举报细则3450万份,摸清了全省污染源的“家底”,清除了一大批分散的污染源,提高了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强化了各级政府的环境责任。


2017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绿色环保调度制度(试行)》,重污染天气条件下,以企业实际污染物排放水平来确定停限产范围,实施差别化管控政策,摈弃“一刀切”,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打通电力公司、环保部门信息,根据企业用电情况实时监控,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污染天气信息系统,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对全省近1.2万家涉气企业进行管控,实现高效调度,为科学治污提供支撑。


2017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起施行。条例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城乡规划”的内容,同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2017年12月,在一年中雾霾高发易发的时期,我省实施了一系列管控令——超标企业关停、低排企业错峰生产、土方开挖全面封土、城市环卫清扫保洁、重点区域蹲守严控、机动车限行等。天公不作美,受气候因素,12月我省共发生了四次重污染过程,但由于减排效果明显,污染级别与去年同期比降低了一至两级,污染时长减少。“每出现一轮雾霾天,最多两天就过去了。”不少人感到,管控灵了,污染轻了。


冬日里持续出现的清朗蓝天,让不少群众感到欣喜,也让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攻坚人员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作者:河南日报
记者赵力文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日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