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红薯丰收没卖掉 做成粉条也滞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5  来源:大河报  作者:于扬  浏览次数:11360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2017年秋季,王学全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的300多亩红薯喜获丰收,但那段时间偏偏赶上周口连阴雨,这些红薯没能卖出去,全部储藏起来了。王学全雇来的30多位乡亲,将红薯变成纯手工的红薯粉条,原想着卖完粉条让乡亲们过个好年,可10多万斤的粉条却出现了

    
核心提示|2017年秋季,王学全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的300多亩红薯喜获丰收,但那段时间偏偏赶上周口连阴雨,这些红薯没能卖出去,全部储藏起来了。

王学全雇来的30多位乡亲,将红薯变成纯手工的红薯粉条,原想着卖完粉条让乡亲们过个好年,可10多万斤的粉条却出现了滞销。昨日,大河报记者前去采访时,在粉条厂打工的村民说:“我们都是做了一辈子手工粉条的老师傅,用良心保证粉条质量,希望有需要的团体和个人帮一帮我们,30多名老师傅指着这些粉条过年呢。”


发愁 
周口连阴雨红薯丰收却卖不出去


淮阳县鲁台镇大姚营村南,冬日暖阳下的田地里没有绿油油的麦苗,而是一排排正在晾晒的手工红薯粉条。旁边的临时加工厂里,3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将剩余的红薯变成粉条。


农民王学全站在地边焦虑地来回踱步。3年前,王学全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300多亩农田搞种植。一直以来他都种红薯,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不仅自己富裕了,还带动不少乡亲脱了贫。


如今,王学全却遇到了麻烦。2017年10月初至中旬,正值红薯丰收,但周口境内淅淅沥沥降雨,持续了近20天。王学全和工人们抢天收红薯,但这些红薯没能卖出去。“当时就有一批红薯烂在地里了,扒出来的红薯只好暂时储存起来。”王学全说,储存一个多月后,从2017年11月开始,他雇佣30多名乡亲,将这些红薯加工成粉条,准备赶在春节前上市。


然而王学全第一年卖红薯粉条,市场很难打开,加之前期宣传不到位、供求信息不畅通,加工出来的红薯粉条出现了滞销。


“两个多月了,才卖出去万把斤,现在还剩17万斤左右。”王学全说。






探访
粉条全手工打造做工的师傅平均年龄65岁


淮阳县鲁台、豆门一带,一直都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村里上年纪的老人,几乎都掌握加工红薯粉条的手艺。昨日,大河报记者前去王学全的加工厂看到,从揉芡、打条、烫煮、出锅,全是上年纪的老人。负责烧锅的郑师傅说,他们平均年龄65岁,都不能外出打工了,只能靠传承下来的手艺做粉条挣钱。


这些做工的老人们说,农村人老实本分、不哄不骗,他们用良心保证红薯粉条的质量,绝无任何添加剂。原本指望着这些粉条卖出去,大家拿着工钱、奖金回去过个“肥年”,可粉条卖不掉,大家心里都发愁。


一边卖不掉,一边还要继续加工,因为停工的话,红薯只能烂在储藏室里。昨日,记者跟随王学全在他的仓库里看到,10多万斤加工好的粉条堆放在那里保存完好,这些粉条从外观、色泽上看都很不错,用开水烫煮后爽口筋道,保留了红薯粉条的弹性。


王学全说,如果粉条继续滞销,他借钱也会给工人们发工资。但干活的工人们都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是讲情义的农民兄弟,大家理解王学全的难处。“俺们一起共事做粉条,有困难大家一起扛,粉条卖不掉,我们不要工钱权当义务帮工。”工人们说。


当然,无论王学全还是干活的乡亲们,大家都盼望着滞销的粉条尽快卖掉,这样大家的辛苦付出就不会付之东流,也能拿着工钱、奖金过个好年。

如果有爱心企业或者团体、个人需要购买红薯粉条,可致电大河报周口记者新闻热线13703876937咨询有关情况。


作者:大河报记者于扬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大河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