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游戏《旅行青蛙》刷爆网络,甚至一度登顶APP Store免费游戏榜首。突然之间,很多年轻人一跃成为“父母”,他们的“孩子”是青蛙。他们大多以“蛙爸蛙妈”自称,也许,蛙是他们的孩子,或许,蛙就是他们本人。河南商报为你讲讲“养蛙”那些事儿。
【“蛙爸蛙妈”啥感觉】
我的蛙是不是谈恋爱了
1月份上旬,郑州某大学大四女生晓软,在应用商店下载了《旅行青蛙》。这个游戏由日本一家游戏公司开发,iOS版本尚未汉化,晓软边玩边找要去日本留学的朋友翻译,她想照顾好自己的蛙。
晓软用自己男友的名字给蛙起名,至今为止,她的蛙已经走过28个地方,海边、森林、汤池、宫殿……
有一天,青蛙给晓软寄回三张照片。照片上,除了自己的蛙,还多了一只小蝴蝶,它俩一起看海,一起露营,一起站在树上远望丛林。“我当时想,它不会谈恋爱了吧?”
“养蛙”让我想到爸妈
玩了《旅行青蛙》,郑漂小相觉得,他自己就是蛙,给蛙起名“兔崽子”,因为他父母经常这样称呼他。除了工作,小相喜欢和“兔崽子”一样,宅在家,看书、睡觉、收拾家或者做一些小手工。
在郑州漂泊了四五年,小相说,外边的生活过于忙碌,和人说话太费劲儿,“说话还得思考怎么说,在家我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也挺好。”
一片大海,一个背影,小相最喜欢兔崽子给他寄回的这张照片,“很有感觉”。
远离家乡,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漂泊,小相说的“感觉”大概有些感同身受。
【现实版“蛙爸”】
农场养了上百只蛙
巴南惠民街道龙凤村山上有家农场,薄雾萦绕。走进李舒的蛙棚,瞬间暖和起来。透明的塑料箱在铁架子上排列有序,每个箱就是蛙的房,标注着蛙的生日。10多平方米的紧凑空间,住了上百只蛙,烤火炉,吃小鱼,俨然走进了蛙的群居小区。
“每天都要搓个澡,顺便换水。”李舒是这些蛙的“爸爸”。喂食、搓澡,这是蛙爸每天的幸福时光。
相比游戏《旅行青蛙》中蛙儿子一个人的旅行,李舒更爱带着蛙儿子们一起出去浪。北京、上海等地爬行圈交流,他会带着这些宝贝儿一起出去开眼界、交朋友。
“蛙爸”是名戏曲演员
换上白大褂,走进蛙棚繁殖室,喂食、洗浴、观察……“蛙爸”娴熟的动作,让人难以想象他是个养蛙业余爱好者。其实,李舒13岁就进了川剧团,至今还是一名戏曲演员。
“从小就很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年轻的时候比较叛逆。”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舒在花鸟市场上买回了一只黄金角蛙,这一养便停不下来了。
养蛙前,他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街舞俱乐部,经营了八年。后来为了专心养蛙,把街舞队解散了。受他影响,一帮跳舞的朋友都开始跨界当“蛙爸”。
攻克角蛙繁殖问题
“可能就跟现在火爆的《旅行青蛙》游戏一样,那时候醒来就想看看我的蛙儿子长个子没,渐渐生活半径都是围着它转。”李舒逛起爬行圈论坛,和网友们交流经验。慢慢的,由最初的一只,到四五十只。还不过瘾,最后这位“蛙爸”有了逆天想法,繁殖角蛙。
盯着角蛙到天亮,观察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琢磨它们繁殖的适宜条件。但是角蛙什么时候交配,什么时候生育,什么环境下存活率高,这些都需要不断摸索。
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蛙爸”在2015年成功繁殖出第一窝角蛙。“从来没有人办到的事,我居然成功了!”“蛙爸”回忆起这段孕育史,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相关链接
对话制作团队
新京报记者对话日本制作团队负责人上村真裕子,带你了解爆款游戏背后的故事。
有消息称,《旅行青蛙》是为了测试使用者的生育意愿,是这样吗?
上村真裕子:虽然这话题真的是很有趣,但事实上不是真的。
你觉得,这款游戏这么受大众喜欢,原因是什么?
上村真裕子:虽然实际操作的是玩家本人,但在游戏中青蛙“儿子”会擅自去旅行,这种不受拘束的轻松感,可能在忙碌的年轻人中获得了好评吧。大家能够按照个人的步调悠闲地游玩享受游戏,是我们开发《旅行青蛙》的本意。
设计时为什么以青蛙为主角,而不是其他动物?
上村真裕子:我们把10~20多岁的女性作为主要的用户群体,所以在角色上会选择可爱的小动物。而且,游戏的主题是“旅行归来”,“归来”(かえる)的日语发音和青蛙相同,所以最后选择了青蛙,这是典型的日本谐音冷笑话。哈哈。
青蛙在家看书、写字、吃饭、削木头、打盹这些动作都是随机的吗?
上村真裕子:是的,这全都看青蛙那个时候的心情。和你的操作没什么关系。
青蛙旅行最长时间是多久?
上村真裕子:这要根据携带物品而定,有时最长可达4天。青蛙总有一天会回来的,所以请大家耐心地等待。
很多年轻玩家说,养蛙养出了当妈的感觉,你怎么看?
上村真裕子:《旅行青蛙》虽然是以旅行为题材的“放任型”游戏,但除了游戏中的收集要素外,玩家内心也会希望青蛙能开心地旅行。这可以说是玩家与青蛙之间的一种奇妙的信赖关系吧。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 吴智星 实习生 曹婷婷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