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探访,并对三市的亮点企业进行多方位的呈现。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自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河南省科技厅(省自创办)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郑洛新协同发展,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使郑洛新自创区的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数据】
万人发明专利
拥有量达8.26件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郑洛新三市新增创新引领型企业1713家,占全省新增总数66.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26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8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7.4亿元,占全省9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3%,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仅仅一年多时间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实力提升明显、引领带动作用在持续增强。
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郑洛新三个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带动郑洛新三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带动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增长10%以上;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5%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50%以上。
【亮点】
招商引资、招才引技
吸引企业落户自创区
河南省科技厅(省自创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郑洛新自创区获批之后,省科技厅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用好我省现有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弥补创新短板。
“通过举办自创区专题推介活动,让更多的企业认识郑洛新自创区、了解自创区、落户自创区。”省科技厅(省自创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2017年4月份,河南省政府在北京举办郑洛新开放合作专题推介活动,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签署了10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31个重大项目,合同金额达1420亿元。目前,有22个签约项目落地。
除了招商引资,还招才引技。先后举办郑州诺贝尔专家讲座、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中以创新合作论坛暨国际技移对接会、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完成100多项(次)跨国技术项目对接,促成30多个合作意向,引进清科激光等一批项目落地;成功引进中国航天郑州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洛阳语音云创新研究院、氢能燃料电池新乡研究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计划】
全面提升自创区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乡高新区人事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下一步,我们将会继续深化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河南省科技厅(省自创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2018年,郑洛新自创区将会围绕建设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在多方面努力,全面提升自创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体制改革方面,将会明确管理权限下放清单,建立直通车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自创区创新活力;另外,自创区将会进一步完善创新引领型企业、机构、人才、平台“四个引领”建设,在支持政策、支持力度上力求突破。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郑洛新自创区将会大力推进生物育种中心、超级电容、工业CT、可见光通信“四大项目”建设,省市联动启动建设四大高水平研究院,适时组建中原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培育自创区战略新兴产业。
在自创区空间布局方面,将有序拓展自创区发展空间,完成首批辐射区遴选工作,初步建立“3+N”空间布局框架,赋予其先行先试政策权限,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在标志性工程建设方面,将重点抓好郑州中原科创谷、洛阳军民融合产业园、新乡汇智协同创新谷建设,打造一批自创区重大标志性工程。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