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1月10日,河南省实验学校裕鸿国际学校在郑州航空港区挂牌。
近年来,名校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开办的民办学校“遍地开花”,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名校不断“输出”血液,也引发了社会担忧:名校教育资源是否会被稀释?民校办学质量如何保障?
促教育均衡发展
此次挂牌的省实验学校裕鸿国际学校,由省实验中学与裕鸿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在内的全日制民办学校。企业斥资9亿多元,省实验学校进行管理,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社会招收小学和初中学生。
近些年,名校与民办学校的联姻,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如省实验文博学校、英才学校,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原为郑州外国语中学分校),郑州新奇中学(原为郑州七中分校)等,这些学校改变了区域教育面貌,让优质教育资源走到家门口。
我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明确“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利用非财政性资金依法独资、合资、合作办学。郑州在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中重申通过“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
同时,按照相关要求,民办学校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联合办学要有特色
名校“输出血液”方式多样,实践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民校如何办成强校,真正发挥作用?
“保障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关键。我们创办民办学校的初心正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学校设立之初就有‘严规矩’和‘高门槛’。”省实验学校副校长、裕鸿国际学校校长殷红说,省实验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学改革等方面示范引领,派出管理团队并承担新招聘教师的跟岗、培训等工作,主要学科由学校派出骨干教师传帮带。
在郑州新奇中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是郑州七中教学一线退休老教师,管理团队全是原七中的校级干部,在继承和创新公办与民办的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管理体系。
“名校办民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殷红说,民办学校要与母体学校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格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民办学校开多了,是否会影响正常办学?采访中多位校长表示,管理人员的流动为基层教师提供了转岗提升机会,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梯队式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下,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变得不再困难。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周晓荷
编辑:河南商报赵琦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