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郑州航空港区,优佳智培的实训基地里,一场为小米组织的面试正在进行。
当天,20位经过职业培训的大专生和本科生通过面试后被小米录取,将成为其手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月薪起步即近万元。
优佳智培副校长安少君感叹:过去在工厂,没有核心技术的工人只能做重复性劳动;现在,能“驯服”智能工厂里自动化设备的人才,成为了真正的“香饽饽”。
这些学员的经历,是中国制造业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缩影,也是优佳智培为学校和企业架起桥梁的真实写照。

【工业4.0时代:大厂喜欢的人才,要懂机器也要会沟通】
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宇树机器人,到智能工厂里的无人生产线,再到当下席卷全国的“打工机器人”狂潮,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的身影已无处不在。
其中,工业机器人更是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物流、医疗等多个行业。
安少君曾到访过的小米智能手机工厂里,指挥室内,巨幅大屏幕上展示着手机生产、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故障报修等一系列关键数据,实时显示着手机制造的全流程。
在厂房内,机械臂在空中划出流畅的弧线,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整个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而是由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来完成。
“智能工厂,不是不需要人,而是需要能驾驭机器的人。无论机器如何取代人,最终还是需要人去驯服机器。”安明哲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近5年来,比亚迪、华为、富士康等头部企业纷纷将招聘门槛从“普工”转向了具备符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以小米为例,在最近的这次招聘中,其自动化产线的技术岗位,要求应聘者既懂机械调试,又要掌握PLC编程、设备故障诊断等复合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学历门槛甚至可以从社招的本科学历,降至大专学历。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人。安少君说,这其中工业机器人、视觉调试、数字化产线运维等新兴领域人才,尤为稀缺。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制造时代,技术人才的竞争已不止于硬技能。
在和头部企业对接其人才需求的过程中,安少君发现,如今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掌握技能。在了解制造业、了解机器的基础上,还需要快速适应企业需求,具备实操力、动手力等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软实力。“设备出问题时,技术员需要快速协调机械、电气、软件多个团队,沟通能力比单打独斗更重要。”

【“逆袭者”的密码:订单式培养,让学员从电工到月入2万多】
对于优佳智培来说,培养同时具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高技能人才,也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早在2021年,优佳智培只有两个班型,初级班和中级班。
2022年,比亚迪在成都的工厂联系到优佳智培,询问他们是否有熟悉机械臂的技能人才。这之后,优佳智培增设了工业机器人课程,培训内容包括点位调试、故障处理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等。
如今,随着企业需求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优佳智培的课程也更加精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设置非常明确。
在安少君看来,未来机器人会进入更多领域,相应的缺口非常大,“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人才缺口,预计会达到450万人左右。”
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机器人行业平均年薪接近36万元,并且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对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逆风翻盘的机遇。
据安少君介绍,目前,优佳智培的学员当中,有一批已经有工作经验,为了拿到更高工资、更好机会而来重新接受职业培训的人,约占20%。
做过三年电工的王飞飞,就是其中之一。
做电工期间,他每天的工作是拧螺丝、接线路,月薪始终没超过6000元。后来,他偶然看到优佳智培的PLC编程课程,毅然辞职报名。“我在工作中接触过PLC,知道它技术含量高,发展空间也大。”
“结业后,我拿到了江苏一家企业的offer,月薪直接涨到了两万多。”王飞飞坦言,培训中最关键的是“真刀真枪”的实战——学校将企业的产线设备“搬”进课堂,学员需要完成从设备组装、编程调试到故障排查的全流程。“企业要的是来了就能上手的人。我们结业前,还会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两个周的实操训练。”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优佳智培成4年来,已向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超过1万名学员,这其中,不少毕业生进入了小米、比亚迪、富士康、华为等头部企业,平均月薪达8000-1.2万元,部分视觉调试工程师年薪突破30万元。
【职业教育的“破局者”:技术创新的前线,让普通人逆袭】
值得关注的是,在“学历内卷”的当下,优佳智培的学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学生依然占有一定比例,却同样能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秘诀何在?
优佳智培副校长张华南表示,“和普通高校、传统职业培训学校相比,我们的课程表始终在动态调整。我们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小米手机手机要出新机型,要升级手机产线,下个月可能我们的PLC课程可能就新增了“多机型协同控制”模块;再比如,苹果每年都有新机型,富士康的产线每年也都要更新,那我们就跟富士康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双方共同探讨出一个比较满意的课程设置,把富士康的产线设备,搬到我们的课堂里来进行教学。
据张华南介绍,近三年来,优佳智培每年都为富士康提供1000多人的订单式培训。
此外,优佳智培还在杭州、深圳等新兴产业发达城市设有人才办事处。在安少君看来,这些地方,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更多,也是人才需求的风向标。
最近,有合作的企业询问安少君,是否有既懂制造业、自动化行业又懂算法的高精尖人才?
安少君意识到,属于人工智能的新时代真正到来了,就和5年前她发现自动化是一个大趋势一样。“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将来,我们也会开设相关的专业,将自动化与人工智能进行融合。”
据安少君透露,学校已经在和一些AI领域的公司接触,启动“AI+智能制造”课程研发。“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是人机协作专家。”
3月25日,郑州优佳智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里人声鼎沸,又一批学员入学了。他们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三周到三个月不等的培训,老师还会根据年龄、学历以及过往的从业经验,为他们推荐更为适合的专业课程。
站在优佳智培的实训车间,机械臂的嗡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这里没有“被机器取代”的焦虑,只有“驾驭机器”的笃定。
正如一位学员所说:从前我以为,像我这样学历不高的普通人,工厂只能是做重复劳动的地方。现在我发现,只要我愿意努力,这里也可以是我技术创新的前线,是普通人逆袭的地方。
当智能制造的浪潮奔涌而至,或许,正如安少君所言:机器会淘汰人,但永远淘汰不了能够驾驭机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