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走路、活动、劳动都离不开关节的支撑,其中的髋关节连接大腿骨和骨盆,全身受力最重,因为用得多,也成了最易受伤的部位。
一旦受伤,轻则坐、站都难受,重则连走路都无法进行,不少患者甚至需要置换髋关节。
一切都源于5岁时的那场病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郑州58岁的郭大叔。
他在5岁时患上了髋关节炎,因为当时治疗条件有限,经过简单治疗后恢复,但右下肢不如左下肢灵活。
郭大叔在郑州一家纺织厂上班,年轻时工作忙,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疼痛总是咬咬牙忍了,他安慰自己,男子汉哪能一点苦都吃不了。
40岁时,郭大叔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髋关节远比想象中严重:右股骨头轮廓已显示不清,关节间隙消失,部分融合,髋臼增生明显。诊断为股骨头坏死!
“坏死?以后还能走路吗?会不会瘫痪?”
“股骨头坏死”就是一种严重的髋关节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它不像癌症一样会要人命,但却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致残性的疾病。
那么,患上股骨头坏死,究竟该怎么办?
年幼时的手术阴影让郭大叔对治疗心生恐惧,多年来辗转多地保守治疗,但病情并不见起色。
现在,关节畸形、疼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蹲不下身,用不了劲,甚至连上厕所都很费劲。
每走一步他都像在刀尖上行走,每一天他都活在痛苦之中。
人生还有几个十年等待 一拖再拖
无意中在去年12月,郭大叔在电视上看到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揭牌,骨科专家还要来郑州坐诊。
治了几十年的病,郭大叔很清楚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实力,立刻拨打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96595预约。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副院长杨德金认真查看了郭大叔的影像资料,检查了髋关节功能,发现其下肢短缩3cm,右髋关节基本没有活动功能。
图中可明显看到患者右侧髋臼骨质增生严重
杨德金详细向郭大叔及家人讲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治疗方案,并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正是这次高效的沟通,原本执拗的郭大叔思想开始动摇,和家人商量后,决定预约手术治疗!
“一开始我还很担心手术。但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原本悬着的心放下来了。”郭大叔坦言说。
髋关节认识一下
髋关节,老百姓也称“大胯”,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
髋关节坏了后果很严重
从形状上看,髋臼形似一个碗,股骨头是一个球。
可以把髋关节想象成一个碗从上面扣在球上。当人体在完成抬腿、跨越、下蹲等动作时,就相当于球在碗里转动。
除了活动,髋关节还起着支撑上半身重量的重要作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什么
人工髋关节是用人造的髋臼和股骨头替代原来的“碗和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外科领域重要的技术创新,被称为“世纪性的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需要处理髋臼一侧,功能优于股骨头置换,翻修率低,适合像郭大叔这样身体条件好、活动量较大的患者。
考虑到郭大叔髋关节感染手术史、主动脉夹层手术史、糖尿病病史,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过渡院区(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创伤外科一病区骨科副主任医师曾冠楠组织MDT多学科会诊,讨论术后抗感染、抗凝及功能锻炼等一系列问题逐一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做到有备无患。
手术如期进行,术中,杨德金发现患者关节僵硬、畸形,增生非常明显,像豆腐渣一样一碰就碎,杨德金层次分明地进行着,显露、分离、松解、清理,将原本面目全非的髋关节完整地还原出了原始的解剖轮廓,后进行扩髓、打磨、试模等系列规范标准化的操作,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复查关节位置满意。
太好了 再也不用忍受疼痛了
返回病房后,杨德金事无巨细地向郭大叔讲述了术中情况,并交代了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术后24小时郭大叔就能下地行走了,看着自己恢复等长的双腿,他感慨地说“我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跟半个残疾人没啥区别,真的没想到后半辈子还能像正常人一样,我真的觉得很幸福,谢谢专家!”
一场迟到18年的手术,让郭大叔的后半生时间变慢,也把温暖无限拉长,身体未老,关节先衰。骨关节疾病已经成为国民健康的一大威胁,其中,关节炎症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严重则导致关节残疾,影响生活质量。
人体大大小小有100多个关节,被命名的就有78个,像我们熟悉的: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因为需要经常负重活动,容易导致关节部位病变。
冬季如何保护我们的关节?
天冷时,关节疾病患者血管收缩,不利于血液循环和肌肉等软组织发挥功能,容易加重疾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寒保暖,关节受寒会使关节周围的组织和血管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加重骨关节炎的症状,所以要加强关节部位的保暖。
2、控制体重,肥胖也会导致膝关节炎的发生,减肥可以减少膝关节负重,降低关节磨损。
3、多补钙,检测骨密度。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应该检测一次骨密度,老年人要多补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生活中多吃豆制品、瓜果蔬菜。
杨德金提醒,如果发现关节处疼痛、晨僵、关节卡顿,经常出现伸不直或弯不到位的活动受限,应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创伤外科一病区骨科曾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