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梁燕/文 刘娜/图
8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隆重开幕。
据了解,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协港澳台办指导,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等共同主办。
作为大会的重磅分论坛之一,冷链物流创新技术与发展论坛于当日下午同步举办。论坛伊始,河南省物流协会秘书长李霞作为本场论坛的主持人介绍了本场论坛召开的背景以及出席的嘉宾,并代表主办方和论坛组委会向各位与会嘉宾和观众表示了热烈欢迎。
吴典熹:预制菜以“黑马”之姿成为新晋流量
来自台湾冷链协会两岸交流委员会的执行长吴典熹首先做了主题为《疫情过后,预制菜的发展与中央厨房的规划》的演讲。
吴典熹从两个方面讲述了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与中央厨房的发展,首先讲解了疫情对于食品餐饮行业的冲击,然后基于中央厨房的案例讲述了中央厨房在生鲜电商产业链中的作用,以及后疫情时代中央厨房的发展机遇。
吴典熹谈到,由于疫情影响,预制菜以“黑马”之姿成为新晋流量。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未来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将助力预制菜的发展,同时中央厨房在生鲜电商产业链中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在中央厨房的食品安全和设计规划方面,要注意中央厨房食品安全强调不携带(人、机、料、法);不滋生(机、料、法、环);要消灭、消除、杀菌等。
陈昌伟:解决农产品冷链“断链”问题
随后,江苏省冷链学会秘书长陈昌伟做了题为《农产品冷链的短板及解决方案》的专题分享。
陈昌伟表示,近年来全国虽然新建的冷库、冷藏车增量明显,但由于预冷环节缺失、经营分散、运输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再加上各物流环节契合度不高,冷链物流各主体缺少行业规范,导致物流效率低下,无法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据介绍,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我国农产品的消费量很大,但如何降低流通的损耗,减少浪费,以及对生鲜食品安全的要求,支撑了冷链的发展。”陈昌伟说。
马荣科:“抗冻肽”新一代科技创新专利的生物抗冻保鲜技术
商务部两岸冷链物产业合作台湾服务中心副主任马荣科做了《2023生物抗冻保鲜冷冻技术》主题分享。
马荣科首先谈到了行业冷冻保鲜的痛点,包括设备日常运行成本高,人力技术管理成本高,设备运行碳排放量高,冷冻物料结冰晶脱水出血,冷冻后物料解冻变质、变味或水分流失、无法还原冰鲜等。
随后,马荣科介绍了“抗冻肽”这个新一代科技创新专利的生物抗冻保鲜技术,该技术以“新鲜冷冻,解冻新鲜”为关键点,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延长了上架的时间,用食材应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陈海涛:定位“中国冻品版的Sysco”
河南华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涛做了《产业变革期的冷链物流突围之路》的主题分享。
陈海涛首先抛出了“冰火两重天”的论调:首先冷链物流行业有国家政策支持,今年增加几十万家冷链物流企业,但同时河南冷链物流创新不够,百强占比很少,行业未来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
作为河南华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涛认为华鼎不是物流企业,而是供应链企业。华鼎所做的就是回归商业本质,了解消费市场,研究商流趋势变化,深挖客户痛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创立于2019年5月的河南华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定位为“中国冻品版的Sysco”。 截至目前,华鼎供应链在全国已经有25个分支机构,18个省级中心仓,仓储面积30万平方,干支线网络2470条,辐射全国20 多个省、243个地级市、1749个县,通过华鼎自主研发的SAAS系 统,已连接上游工厂700余家,下游终端门店120000余家,已成为河南省冷冻食材数字化供应链示范平台,并参与国家城乡高效配送服务标准的制定。
成荣:定义新冷链
菜鸟集团解决方案中心总监成荣做了题为《大时代下的新冷链》的主题演讲,全面分析了冷链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成荣认为,新冷链有3个标签:基础设施、消费升级、即时履约。
当前,国内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服务单一,受区域影响,没办法规模化和网络化。冷链领域,不能“做物流的只做物流,盖仓库只盖仓库”,需要仓+加工中心+配送。
数据显示,中国冷链利润率为8%,发达国家达20%~30%,而中国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是硬伤。
"冷链物流+贸易"造就了美国食品服务业老大 SYSCO 400亿美金的市值,"冷链仓储+运输"造就了冷链仓储老大美冷20多亿美金营业额,市值30亿美金左右。事实证明,产业链越长,市值就越大。
陈耀文:氢能源冷链探索之路
河南大河四季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文做了《绿色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讨》的主题分享。
陈耀文谈到,绿色冷链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冷链车辆自重大、耗能大并且载货不能失温,而绿色冷链未来的两大方向电和氢,其中纯电冷链车也面临着续航短、充电时间长、充电时不能制冷,夏季容易出现化货问题,从而影响货物交付时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河四季冷链开始了氢能源冷链探索:2022年四季度,一次性采购了100台氢能源冷链车,并自建加氢站一座。目前车辆运营里程超过130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