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 董瑞林
“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
2013年3月7日,在郑州东南角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场小镇,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破壳而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产业合作的先导区。
十载奋斗绘蓝图,郑州航空港区以一条跑道为起点筑梦现代化航空大都市,开通全货机航线43条,其中国际地区35条,在全球货运前20位机场中开通17个航点,前50位机场中开通28个航点连通共建带一路”国家17个,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世界级物流枢纽港初见雏形。
十年奋进路 航空港区跨越式提升
产业兴,区域强,物流旺。
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兴旺和区域的发展,十年来郑州航空港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08亿元,十年平均增速14.1%;外贸进出口完成4700亿元,占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7月23日,郑州航空港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9.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省前列。郑州新郑综保区上半年进出口总值1810.9亿元,位居全国157个综保区第二、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第三,成功实现“半年红”。
郑州航空港区成功引进了富士康、超聚变等一批“链主”型产业项目,吸引落地了领胜科技、郑州合晶、东微电子、华锐光电等一批填补省市产业空白的高科技项目,形成了链式发展的集群效应。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芯屏网端器”全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2022年电子信息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281.4亿元。
郑州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从15.1万吨增长至70.5万吨,年均增长18.7%,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
十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坚持“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攻坚克难,郑州航空港实现了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的跃升,成为河南高水平开放的核心增长极。
五港联动 枢纽经济链接全球
抓关键,强驱动,提效率。
十载春秋,这座被称为“中国航空大都市”的城市新区,牢牢抓住放大区位交通优势这个关键,持续推进综合枢纽建设,打造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公路港、数字港五港联运的枢纽经济。从一条跑道变为枢纽集群,建成投用机场二期工程,郑州机场进入“双跑道+双候机楼”时代;建成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具备4000万人次、110万吨的客货运保障能力;郑州至机场、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和城郊铁路引入机场,建成投用高铁郑州航空港站,形成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枢纽站。
在大力发展“空中丝路”方面,郑州航空港区建成机场航空一类口岸、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及进口肉类、进境活牛、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药品进口、国际邮件枢纽口岸“1+1+7”立体化开放平台,实施“7×24小时”通关保障,成为内陆地区种类最多、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对外开放门户。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引领带动形成河南“空陆网海”四路协同开放新格局,成为“全球服务实践案例”。
航空物流产业已入驻卢森堡货航、中原龙浩、顺丰、“三通一达”等物流业企业400余家,构建了服务于航空运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形成了电子产品和高端汽车零配件分拨中心、时尚服装分拨基地以及生鲜冷链、快邮件和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的集聚。
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新业态落地筑巢,建成专业孵化器2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柱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物流的枢纽经济集群效应的优势日趋明显。
绿色智慧 打造宜居宜业二十一城
环境优,人才多,后劲足。
数据显示,郑州航空港实际管辖面积达到74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11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9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集聚人口约100万,引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英迪国际学校、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小学、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等大批优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各类学校达200所、学位约13.8万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248个、医疗床位数2748张。
打造绿色智慧,宜居宜业新城。在4月27日召开的郑州航空港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全区划分为21个城市功能片区的规划,并成立21个城市功能片区指挥部。按照城市功能布局,郑州航空港将全区划分为21个城市片区,即北港城、数字港、未来城、大学城、中原之窗、航空枢纽港、物流园、航空航天城、会展城、高铁港、古城片区、创意时尚城、智造城、园博园国际生态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大都市中央公园、汽车城、电子城、职教城、国际陆港、生物医药城。围绕绿色生态的理念,航空港区相继建成园博园、双鹤湖、苑陵故城三大城市公园以及梅河、兰河等一批水系、公园,绿化总面积达33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基本形成“绿色智慧、生态宜居”的园林生态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特别是北港地区,已经成为了高端居住区的代表之一,而南港地区则集聚了众多的高端企业和产业,也是郑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看到差距 更看到触手可及的希望
找差距,补短板,强信心。
在过去的十年里,郑州航空港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是港区新十年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中原特区”的起步之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对港区来说,从中国物流枢纽到世界物流枢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2023年8月9日-11日,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将在郑州航空港举行,届时,来自香港、澳门、台湾、浙江、上海和河南18地市等地共计5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物流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主题进行深度交流。
在大会开始之前,顶端新闻记者就“郑州航空港区打造世界物流枢纽”议题,采访了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组委会负责人,他说:“郑州航空港区是河南的港区,是中国的港区,更是世界的港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唯一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立体物流优势明显,代表河南物流的水平”。他认为,郑州航空港区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为目标,要有高站位,要与世界头部的物流枢纽港做对标,找差距,补短板。大会选择在港区举办,就是想促进交流与发展,他相信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郑州航空港区继续稳扎稳打,创新发展,一定可以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实现世界物流枢纽的目标。
此外,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揭牌,富士康新事业总部顺利落地,全省首家国外航司中国区总部落地等一系列利好消息,为郑州航空港着力打造10大产业构建“4+3+3”产业体系提供了新动力。培育以富士康等企业为头雁的全省第三个、郑州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并力争成为河南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以比亚迪、创维、吉利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抢抓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历史机遇,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这些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推进,也必将成为港区成为世界物流枢纽最强有力的支撑。作为一名河南人,对于港区的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