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南省 2023 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红色基因进万家“影前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以遥遥领先的总分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宣讲现场,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向与会者展示“影前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成果、特色。震撼了现场听众,赢得了评委高度好评。
2021年初,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红色基因进万家“影前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实施,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居民小区、游园广场、乡村庭院为群众放映公益电影的契机,开展“影前十分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点单式”观影,“菜单式”宣讲,提高了公益电影的影响力,文明教育得以不断深化。
“在‘影前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百姓宣讲团出台了‘党课标准,观众情怀,群众语言,志愿精神’的工作制度,使文明教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同时,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宣讲员能力水平大大提升。”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负责人梁海磊表示,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小课堂”宣讲新思想。通过“影前十分钟”这个“小课堂”,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四史”宣传教育扩大了阵地,增加了受众。通过观影、听讲互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日常,使公益电影放映与群众性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文明教育、养成、传播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
“短时间”产生长效应。宣讲者既是“暖场人”,又是召集人。每次影前宣讲,根据内容和需求,控制在10—30分钟之间,既要讲主题,又讲背景,既讲知识,又讲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观影片《长征》,讲“用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观《开国大典》,讲“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我和我的家乡》,讲“从家乡变化看‘厉害了,我的国’”。观众反映,过去看电影往往是看热闹,现在,有了“影前十分钟”,电影看的有“味道”,心里懂的是“门道”。
“微宣讲”占领大阵地。“影前十分钟”的基本做法概括为“三四三”,即组织者做到“三个对接”,与放映地党组织对接、与放映员对接、与宣讲员对接;宣讲者做到“四个提前”,提前报备,提前观影,提前备课,提前试讲;放映员做到“三个沟通”,与宣讲负责人沟通,与观众沟通,与媒体沟通。“影前十分钟”实施以来,实现了“三新”“三满意”。一是成为市民文明“新夜校”,解决了教学内容、场地、组织等难题,文明单位很满意;二是成为学生思政“新课堂”,家长学生一起看电影,一起受教育,形成“大思政”格局,家长学生很满意;三是成为理论宣讲“新阵地”,使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有了新的平台,宣讲员从宣讲中得到锻炼,为大范围的宣讲打牢了基础。
两年来,宛城区“影前十分钟”志愿服务已开展了320多场(次),受众达2万余人次,还培养了一批特别受欢迎的基层理论宣讲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