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任建伟实现就业的是由快手科技捐赠建设并联合炳良科技共同打造的“炳良自强双创园”。据统计,共有8100多名残障人士在这家双创园里参与培训、实现就业。快手作为普惠的数字社区,多年来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助残新模式,利用科技的力量持续推动残健融合,帮助残疾人提升创业就业技能。
2023年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快手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多方联动,围绕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推出“全国助残日—听他们的故事”主题直播、并升级#全国助残日、#we健身动起来 两大话题等一系列全国助残日活动,携手平台用户共同关注残障群体、倡导扶残助残理念。
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快手助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
快手通过“直播+短视频”不断探索残障人士就业新场景,目前在扶残助残领域已搭建了“赋能就业”“爱心捐助”“正能量传播”和“无障碍改造”四个主要模式,不仅满足了残障人群的就业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援助。尤其是在“赋能就业”领域,快手全方位助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
在中残联的指导下和浚县政府的支持下,快手捐赠500万元“支持鹤壁助残双创园的建设和运营”,通过“1+6+8”模式打造集残健融合、就业创业、心理康复、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残障人士生活园区。“炳良自强双创园”以促进残障人士和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增收为抓手,在园区所有项目正常运营后,将带动1000名健全人和2000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年服务能力约达5万人次,实现良性运转,形成可造血模式。自“炳良自强双创园”成立至今,已有8100多名残障人士通过在双创园培训基地学习,在电商行业实现了就业,并且每年还将覆盖10万名学生和健全人参与融合教育。
在“炳良自强双创园”里,还有许多像任建伟一样的励志故事。因患先天性脊椎裂无法行走的李安成,20岁来到这里学习,如今的他成为了双创园的电商培训讲师和平面设计师,目前已为基地培训了上千名学员。乐观的残疾情侣杜凯、王艳丽因劳动相识,携手在双创园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慢慢经营起了属于二人的小生活。
对于“炳良自强双创园”的助残模式,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廖娟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炳良自强双创园”创新的工作岗位规避了残障人士身体功能局限对就业的影响,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企业的参与使双创园的残障人士就业更加高效,还为农村残障人士的创业就业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同时这也是一次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助残模式的实践,为其他企业探索新的助残方式开启了先河。
快手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助残模式,通过线上“快聘”直播间,为残障人群提供了更加丰富、直接、透明,适合自身情况的岗位,让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提高了匹配精准度,实现了残障人士更加高质量的就业。据了解,在快手发布的《2023快手就业价值报告》中显示:2022年1月到2023年4月,快手面向残障人士的直播招聘场次超过5000场。
倡导残健融合理念,提升残障人士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助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的同时,快手还基于平台优势和平等普惠价值观,持续探索残健融合新模式,不断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通过短视频互动、助残直播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系列助残公益项目。
在中残联的指导下,快手通过众多助残公益项目,持续倡导和推动残健融合理念传播。双方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开展“助残123行动”、2022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等联合倡导活动,并在快手平台建立和运营了多个公益助残话题页面,共同为用户张俊莉筹备画展、为用户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等。
其中,“助残123行动”公益活动通过邀请快手站内明星、达人及用户广泛参与,搭建残障人士事业展示交流平台,展现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精神风貌和多姿多彩文化生活,加深社会对残障人士的了解,进一步倡导残健融合理念,倡导社会大众更好地参与到扶残助残活动中。数据显示,2022年“助残123行动”活动短视频在快手站内播放量达7.1亿次。
据了解,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上,今年,快手还将联合中残联共同开发故宫文创产品、重点参与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不同的助残节点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残健融合倡导活动和系列公益助残活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023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快手还将联动北京市残联开展“让世界看见我们”2023we+残健融合公益长走大会。活动将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7日上午举办,大会沿途将设立“科技向善”、“企业向善”、“社会向善”等 7 大主题互动展位,快手也将通过邀请站内达人+用户组队的方式参与此次大会,并通过展台分享快手在扶残助残领域的工作理念及成果。
数字经济时代,快手充分发挥短视频直播平台优势,联合组织机构、明星达人等多方力量,持续通过支持双创园建设、开展技能培训、发起助残公益项目等多种形式,在促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丰富残障人士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