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人物

这群人的职业挺特殊 24小时轮班倒和空气“对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3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王乔琪  浏览次数:35751
核心提示: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测报科的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对空气污染状况进行预判。
 
  袁明浩对着一排排空气检测设备研究着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

  通过一排排检测设备,他天天跟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对话”。他用一组组数据,给郑州的空气质量做预报,容不得半点儿偏差。

  他就是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测报科科长袁明浩,一个与大气各项因子打交道的空气测报员。

  【工作】

  通过数据监测分析空气

  对空气质量进行研判

  

  每天上午11点,袁明浩所在的环境监测中心站都要雷打不动地与郑州市气象局视频连线,联合对空气质量进行研判。

  会议结束后,身着白大褂、戴着白手套的袁明浩,来到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楼顶的空气监测站点内,对着一排排空气检测设备研究。空气监测站点内,安装着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数据采集系统。在一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面前,袁明浩小心地更换滤膜,随后拿到实验室,运用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建立模型,对其进行空气化学组成分析。

  进入实验室的袁明浩俨然成了分析空气的“科学家”,他不仅要把问题搞明白,还要跟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对话”,预判未来污染状况。

  工作6年的袁明浩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每五分钟,他们要对空气监测站进行一次实时监控,并把数据上报环保部。

【责任】

  作为空气测报员

  要有较真儿的精神

  

  2006年,袁明浩从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由于学习的是物理化学专业,他进入郑州市环保局的环境实验室工作。从水、空气,到土壤,跟环境相关的事物都是他研究的对象,袁明浩让热爱的专业学以致用。

  作为空气测报人员,他说要有较真儿精神。“空气测报员是空气的‘耳目’,也是数据真实的源头,我们既要给民众提供准确的空气预报,也给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掺不得半点沙子,也不得不去较真儿。”袁明浩说。

  

  【辛苦】

  检测设备全年不停机

  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倒

  

  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由原来的三项扩展为六项,作为公众关注的PM2.5,也纳入到强制监测范围,袁明浩的工作也转移到了大气监测上。

  由于检测设备全年处于不停机状态,工作人员也要24小时轮班倒。“实施标准之初,我们科室的11个人开始轮班倒。”袁明浩说。

  作为一个常年泡在实验室的人,袁明浩并不是想象中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碰到监测点数值异常,作为空气测报员的他要不分昼夜地赶到现场,进行检查和手动测量,“为的就是保证数据的准确。”

  

  【成绩】

  郑州“大气十条”任务完成

  2017年有201个“好天”

  

  如今2017年已落幕,郑州“大气十条”任务圆满完成。而袁明浩作为专业研究人员,也见证了这几年郑州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2017年,郑州的优良天数已经累计达到201天,比2016年增加42天,创下了近五年来最好成绩,作为环保工作者,我很高兴,但是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袁明浩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18年已经到来,他希望能通过环保系统和全社会的努力,让郑州有更多蓝天。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