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气的习俗,3月21日,郑州市管城区紫东路小学开展了“二十四节气——春分”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活动中,紫东路小学语文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形式给孩子们讲解春分节气的由来、气候特点、习俗、春分诗词等内容,使学生感受春分时节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我国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俗语,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
“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而“立”又与“利”谐音,在这天把鸡蛋竖起来,意味着大吉大利。
课下,孩子们便选择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将鸡蛋放在桌子上开始挑战,只见他们屏气凝神,不敢懈怠,轻手轻脚地把它竖起来,一次次的尝试,揭开竖蛋的科学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对春分节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了中华民俗文化。
“春光从此浓,春色从此分”,紫东学子与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