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气的习俗,2月19日,郑州市管城区紫东路小学开展了“二十四节气——雨水”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由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合作开展。
活动中,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雨水,了解雨水的气候特点,以及与此相关的常识、习俗、农事活动和健康小提示等知识。
同时,音乐老师在课堂上也会给学生播放与雨水节气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节气。
孩子们在了解、感知到雨水的相关知识后,便积极动手,用树叶、画笔、彩纸等材料制作树叶粘贴画,记录着自己眼中的雨水。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对雨水节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了中华民俗文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紫东学子与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