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是学生生涯的起步。
从幼儿孩童到青少年,一年级承担了极大的承上启下任务。
对宋珂佳来说,这项任务不单单是给她提出的问题,更是她二十一年来始终孜孜不倦、勤勉工作的内容。
这位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的一年级数学教师认为,用心去关爱、塑造新的习惯,是一切的关键。
习惯的养成大过一切
宋珂佳不仅是一名数学老师,她还是一名班主任。
“班主任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宋珂佳说,特别是对一年级班主任来说,更多的是在做“判官”、做“家长”、做“监护人”。
宋珂佳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接触到的一年级学生与其说是学子,不如说是孩子。
“老师,他打我!”“老师,她哭了!”“老师,我的橡皮找不到了!”……
甚至正在上课时会有孩子说“老师,我要去大便!”
在宋珂佳看来,这是孩子们的天性与教育教学的要求起了客观上的冲突与矛盾,也正是需要她这位班主任着手解决的。
“我认为,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年级,学习习惯、规矩的养成,大过一切。”宋珂佳说。
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宋珂佳在班内立了一个规矩:如果有一个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其他小动作,就不上课。
宋珂佳介绍,一旦停止上课,孩子很快就能够安静下来,而注意力也都非常集中。
孩子的喜爱乐在心里
都说小孩子的心里藏不住事,更藏不住对人的尊敬与爱戴。
宋珂佳就很多次感受过来自孩子们纯真的爱。
“有时候也会觉得,事事得需要老师来处理。有时候累了,真想发火,但是看到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又于心不忍。”宋珂佳说。
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注定需要在学生们身上投注远超想象的关注与精力。
但是,用真心换来的真心,又总会一下子碰到宋珂佳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老师,你喜欢吃巧克力吗?明天我给你带个巧克力吧!”
“老师,这是我上手工课叠的心,送给你!”
“老师,这是我在花丛里面摘的花,漂亮吧!”
一样是“叽叽喳喳”,一样是充满活力。
宋珂佳为孩子们真心的关怀而深深感动:“我很高兴。说明孩子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或者说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家人。”
带动的力量持久深远
小学生的特征,决定了他们会模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行。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言传,更要做好身教。
宋珂佳回忆,她刚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个孩子的家庭非常贫困,这个孩子本人也曾得过脑瘫。
“心里挺难受的。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后来发现他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愿意和其他孩子说话,上课也不主动回答问题。耳朵上戴着助听器,我通过和家长联系,家长给我说了这个孩子的情况,稍微有一点脑瘫,是轻微脑瘫,不愿意交流,说不成话,我们都听不懂他说话,所以说这个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宋珂佳说。
宋珂佳觉得,不能放手不管。
她开始发动班上的学生多多帮助这个孩子。
她本人也努力当好示范,下课后一有时间就把这个孩子喊过来,像朋友一样和他聊聊天,聊聊和他朋友之间的事,和他同学之间的事。
慢慢地,在宋珂佳的带动下,班级里的学生们也主动拉着这个孩子去玩。
“后来,这个孩子变得开朗了很多。虽然说,他说话我们听不清楚,但是他也能勇敢回答问题了。”宋珂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