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

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宋淑利:用22年灌溉,收获教学路上的累累硕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9  浏览次数:12852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二十二年,是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对宋淑利来说,过去的二十二年是她精心耕耘的岁月,更是实现自己和学生绽放芳华的黄金时光。这位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的骨干教师,从19岁起就投身教育事业,把满腔赤诚献给学生、把青春汗水倾洒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二十二年,是八千多个日日夜夜。

对宋淑利来说,过去的二十二年是她精心耕耘的岁月,更是实现自己和学生绽放芳华的黄金时光。

这位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的骨干教师,从19岁起就投身教育事业,把满腔赤诚献给学生、把青春汗水倾洒在讲台,用辛勤付出收获累累硕果。

课堂变成“舞台”

2000年,宋淑利走上讲台开始成为教师。

她至今还记得那份第一次站在学生面前的激动和忐忑。

“教育和学习,看起来一个是教师的职责、一个是学生的任务,但其实只有学生真的愿意学、乐于学,这个过程才是最有效的。”宋淑利说。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宋淑利探索出了一条“自助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在宋淑利的课上,学生们完全成为主人:先要自学,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再走上讲台分享讨论结果、说明讨论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宋淑利也并不闲着。

经过大量、深度的备课,她对学生们可能进行的讨论都有预案。

整个课堂上,宋淑利始终没有停下观察和走动,经常会询问:“同学们需要帮助吗?需要老师帮忙吗?”

只有当学生明确表示问题太难,她也注意到学生们讨论并无进展时,宋淑利才会把集中反映的难点讲透讲明白。

“孩子们其实很喜欢分组讨论,也很期待能站在讲台上公开讲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宋淑利说,“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在我看来就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要做好引导、答疑解惑。”

不断进行思考与实践,让宋淑利逐步成长为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的骨干教师,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县、市教研公开课并屡获佳绩。

2016年在漯河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中,宋淑利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被评为一等奖;2020年在漯河市小学数学工作室公开课上,宋淑利执教的《9加几》因先进的教学理念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学生变成“孩子”

教师是一份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良心职业,在宋淑利看来,把真挚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才算是尽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

从2007年至今,宋淑利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宋淑利说:“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爱,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带着这份爱,宋淑利把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成长看得极为重要。

在宋淑利的班上,有一个学生的家长比较重视舞蹈培养。

“那会儿是连续请假出去跳舞,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针对孩子的学习,家长也不上心,认为孩子只要跳舞就行了。”宋淑利回忆说。

那会儿,宋淑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经过与家长反复深入沟通,宋淑利和家长达成了共识:支持学生参加比赛、培养舞台方面的才能,但是最基础的课堂知识和学习不能丢下。

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习惯养成时期,是学生生涯中最关键的打基础时段。

宋淑利说:“虽然我们没有对成绩进行排名,但我记得,这个孩子刚开始成绩在倒数几名,经过一两年和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教导,成绩很快窜到中等水平。”

再后来,宋淑利没有担任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但却收到了家长打来的电话。

“家长说现在孩子学习很自觉,也不用怎么催,自己会主动地阅读、练字。”宋淑利说,这就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在学习方面积极主动,养成了习惯。

在二十二年的教学中,宋淑利也常常收到爱的“反馈”。

“有一年,我正在办公室,一个教过的孩子很腼腆地敲门,带着一块生日蛋糕,跟我说:‘宋老师,今天我过生日,请您吃一块蛋糕!’”

宋淑利笑着说:“还有一个孩子读高三了,给我打电话感谢我当时让他做班长,培养了他的自信。”

在宋淑利眼中,没有什么优等生、劣等生之分,她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在学习上倾注精力,有没有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她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等生。

宋淑利所带的班级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她本人也多次获得漯河市“市文明教师”,“县三八红旗手”、“县优秀辅导员”“县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教师变“同伴”

正如很多学校推行的“传帮带”“结对”活动一样,教学事业也是一项薪火相传的千秋伟业。

对于其他教师,宋淑利从来没有藏私的想法,会积极主动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

就在去年临颍县教研室组织的县级优质课上,从教案的完善到课件制作、从语言组织到课堂仪态,宋淑利悉心帮助青年教师准备、磨课,最终收获了一致好评。

面对疫情影响下的网课教学难题,宋淑利带领数学组老师们一起备课,逐一解决直播网课操作难题、课堂细节把控、重点知识梳理等。

网上授课更加考验备课水平,宋淑利说:“学生们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小孩子的精神集中力相对差一些,在自己家里上网课的效果很难和在学校、班级里一起上课相提并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课备得更细一点,把问题想得更详细一点,一切准备好了,很多问题就提前解决了。”

话虽然说得轻松,实际的备课阶段却并不容易:同年级数学组四位教师统一步调、提前一天在工作群集体备课、一起精选试题、共同磨炼话语……

在个特殊的“战场”里,宋淑利和同事们变成了心意相通的同伴、战友,共同攻克了网上授课的难题。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