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在一所初中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么?这所学校就是位于河南省长垣市的一所初中——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长垣一中)。在河南省教育厅8月11日发布的文件《关于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拟认定对象的公示》中,长垣一中赫然在列。
统筹资源,突破办学瓶颈
“在2017年合作之前,长垣市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北校区)教学楼陈旧,教学设施不齐,学生流失,招生困难,教学质量低,学校在家长们中的口碑差。我们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教学环境改善,在长垣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翻盖教学楼,修缮操场,现在学校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垣一中校长蔡瑞昌说。
针对教师队伍的问题,蔡校长说:“我们派出一个副校长和一个教学主任到北校区主持日常工作,同时对北校区教师进行培训,此外每年还抽调一个年级的学生到长垣一中上课,起到更好地进行示范引领作用。”在一系列的帮扶下,仅用三年时间,北校区从校风学风到教学成绩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赢得了学生家长一致好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的问题。
基于长垣一中“七年级打基础;八年级磨意志;九年级抓冲刺”的办学理念,在校初三学生搬至北校区,而初一、初二的学生则全部搬至长垣一中本部校区。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快乐成长,需要增强少年时期快乐的回忆,不能一味学习,而初三学生因为中考体育考试需要长期在操场活动,这就导致初一初二的学生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锻炼。”蔡瑞昌说:“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初一初二学生的活动需求也保证了初三学生体育考试的日常训练,同时初三也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和更好的学习环境。”基于这一系列的措施,长垣一中办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成绩也大幅提高。
因材施教,“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
“课堂模式只是一种生产工具,不能一味地强调模式,关键在于植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更要考虑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怎样落地实施。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做到‘因材施教’。”蔡瑞昌介绍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统一教研,统一教学进度和统一评价,安排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同时聘请名师给老师们‘上课’,从而使教学理念得到传输,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而在学生培养上长垣一中则有着独特鲜明的理念。蔡瑞昌说:“我们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但不代表着所有人都要成为行业精英,他们只要在自己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据了解,在初三,该校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环节,那就是“愿望瓶”,届时学校会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愿望和自己将来想要成为的人写下来放入瓶中,由学校统一保存。“如果未来你的目标实现了,你就会获得开启愿望瓶的资格,反之只有等到60岁和全班同学一起统一开启,这样也是对青春时代的一次美好回忆”蔡校长说。
公、民合作办学,解决城乡办学难题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办学体制的创新和尝试,长垣一中教育集团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合作之间也蹚出了一条新道路。
在教育部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其中第七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我们认真研读文件,询问权威人士,发现我们走的路子并无违规行为,各自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以及师生独立。”
南洋学校与长垣一中联手打造了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置换学习。蔡校长介绍道:“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的办学模式得到了极大地推进,我们在南洋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例如游泳、推磨以及厨艺课程,每学期分批次安排为期4-6周的劳动教育课,每批12个班。”通过劳动教育,带动了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让孩子们在劳动与汗水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与此同时,长垣一中对南洋学校的教师培训,派驻优秀教师进行传帮带,依托名校优势,突出特色办学理念,从而盘活了濒临倒闭的南洋学校。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南洋学校吸引一批生源,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择校热”带来的社会矛盾。
以众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启事者,无不成也。“现在我们刚刚迈出了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步,未来想要把这盘棋下好,还需要用心探索和缜密的布局安排”蔡瑞昌说。优势互补,资源互换这是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所在,集团化办学不仅打破了城乡间的桎梏,消除了城乡教育差距,还使得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得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