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位教师来说,班主任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做班主任意味着成了数十个孩子的“家长”,在任教学科之外,平添了守护成长的重任。
对1995年出生的刘欢来说,班主任工作也一度成为困扰她的难题。
这位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的教师、班主任,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在班主任岗位上耕耘。而曾经的难题,也随着刘欢心态、教育方法的更新迎刃而解。
这位95后的青年班主任说,班主任要做孩子们“可爱”的老师,也要做呵护成长的守望者。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受访者供图
以真心去关爱和呵护
在刘欢看来,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班主任是最大能量的主任。
“‘主任’虽小,却关系着祖国民族的未来。在教育这条路上,秉承着我们坚定的教育理念和信念,教育无痕,以爱育人,守望学生成长,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刘欢说。
她所从教的班级是初中,正是学生个体意识觉醒和壮大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兼具少年与成年的特征,而且起伏变化波动大,很难把握他们的心态。尤其是学困生的自尊心尤为脆弱。
对他们,刘欢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刘欢尤其重视他们处于青春期较强的自尊心的特点,和多方老师协助,关心尊重他们爱在得体,为他们搭建一座爱的桥梁;普通生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刘欢的班级里面,她会用寄语评语的方式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发现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也能够闪闪发光。
而对于屡错生,刘欢会非常耐心地引导他们,邀请他参与解决班级问题,形成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面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是刘欢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更是她一以贯之地“因材施教”“真心育人”的原则体现。
用真情去影响和感召
良师益友,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师生关系范式。
在5年来的工作中,刘欢选择用真情付出、换位思考等方式,搭建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日记是很多老师普遍运用于了解学生的方式,但如何让学生坚持写下去永不放弃,又如何让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倾心交流?
刘欢认为,这需要教师用心用情。
利用语文教师的便利条件,刘欢给全班学生设置了日记本。
她要求学生把日记当作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和没有末页的心灵史书,可长可短,但必须得说,而且说的是真情实感。
此外,她还创新地把日记本作为师生对话聊天的窗口——定期收阅,只读不改。
在这个本子上,同学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还把日记本打扮得漂漂亮亮,搞得图文并茂,这样不仅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让学习变得主动。
更主要的是,同学们一个个向老师敞开了心灵,连那些性格最内向最不善言谈的同学也不例外,甚至平时被学生贴上“隐私”标签的话语也开始向老师吐露,远远地超出了刘欢的期望值。
在刘欢的班级里,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活动——个性化生日会。
刘欢会带领孩子们给小寿星送上满黑板的祝福,也会为他们送上精美的手工作品,还会有学生收到秘密祝福。
不管一天多么忙碌,当天的小寿星总能收到大家别样的生日祝福。
通过温馨的生日会庆祝活动,小寿星的幸福感和班级归属感大大增强了。
班级日常的点点滴滴,也充盈着“温暖团结”的故事。
她用一篇《春日颂》,把全班同学的名字串在了一起;期末考试前,她会将祝福寄语呈现在黑板上,这一创意性举措让学生在考场上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祝福,学生士气高涨、倍受鼓舞。
下真劲去担当和作为
身为一名青年教师,刘欢始终将教学相长融进自己的日常中。
尽管已经有了5年的班主任经验,这位年轻的教师却从来不曾停下脚步:她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赛课展示、朗诵比赛等等,以赛代练,去见世面涨知识增才干,再用学习和锻炼出来的技能与经验,投诸教学教育的实践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她日复一日的努力下,丰硕的成果也如期而至。
2019年,她在县级诗文朗诵活动中荣获辅导老师一等奖;2020年12月,她荣获漯河市第七届说文解字群英会暨河南省汉字大赛活动中优秀辅导教师;2022年3月,她在县级班主任成果评选活动中撰写课件二等奖;2022年3月,她被评为临颍县2021年度基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6月,她荣获第二届漯河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衣带渐宽终不悔,自由乐趣胸中留。我会用平凡而宝贵的一生,去点亮更多无限可能的生命,去抚慰学生稚嫩的灵魂,把爱心投入到普通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每一天,守望呵护学生阳光成长。”刘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