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启朝通讯员王松林
核心提示|一向以月季著称于世的南阳市卧龙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不是一花独放。他们紧紧盯着辖区内的产业优势和“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快速建成了卧龙综合保税区,快速发展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带来了卧龙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此基础上,卧龙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心同德,凝神聚力,下大力气搞基础建设,下大功夫搞惠民工程,精准扶贫、教育事业等惠民工程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形成了可供探索可供研究的“卧龙现象”。
光电产业大发展,今日卧龙更耀眼
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近日签约投资10亿元的威华环保型瓦楞纸彩印包装项目,年产值可达40亿元,税收可达3000万元。
作为卧龙区产业集聚的主阵地,该园区逐步形成了以光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卧龙综合保税区这个南阳经济接轨世界的平台,加快实现转型大发展。预计全年产值可达百亿,实现税收5亿元。园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
装备制造业成为主力军。目前,集聚区初步打造了荣阳产业园、?龙光电园等4个“园中园”,入驻“四上”工业企业43家,从业人员达2.5万人,实现产值80.3亿元。光电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以高端智能终端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线,形成了以荣阳实业、中富康等上市企业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集群。南阳荣阳高端电子产品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产品包括苹果手机后壳、电脑铝制机壳以及各类散热器、高端铝合金产品、电子产品铝配件等,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5亿元;河南中富康数显有限公司具备年产百万台投影机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出口到欧美等地区。
商贸物流业成为主动力。提升钢铁商贸物流。引进了海南京都汇银有限公司投资4.2亿元、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发运量达200万吨的银海钢材物流市场项目,可同时容纳200余家钢材商户驻场经营。培育医药物流。引进国药集团投资4.5亿元医药配送项目。同时,“卧龙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入驻企业和商户206家。今年将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60亿元。
卧龙综保区成为增长极。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2016年12月30日正式封关运行。标志着南阳在中原崛起进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封关运行以来,卧龙综合保税区依托光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功能定位以口岸、保税加工、货物贸易、保税物流四大功能为主,致力于建设成为河南省高端开放平台。目前,综保区共引进企业21家,正在洽谈并有望入驻的项目有5家,投资总计超过10亿元。
夯实基础搞城建,卧龙城乡换新颜
两年来,卧龙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全民健康卫生水平,提高街道社区综合文明程度,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在执着中奋进,推动建设大提速、管理大提效、作风大改进、素质大提高、形象大提升,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生活环境更宜居。该区加强市容环境常态化管理,在环境卫生方面,实施环境卫生承包作业,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完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措施。在市容秩序方面,严格落实路段承包管理责任制,在重点、难点部位设立岗点,将每条道路承包责任到人,并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上墙公示,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在社会绿化建设上,新建华盛、建业、香颂湾等5处游园,总面积47.37亩,对22家单位屋顶庭院完成了绿化提升。申报创建了省级园林单位(小区)3个,市级4个。在提升公厕管护水平上,投入资金提升改造公厕6座,对4座公厕进行大修,维修公厕内外设施900余次,使公厕面貌焕然一新。在推进数字城管运行规范高效上,强化了城市管理的宏观指挥、协调、监督和“牵头、抓总、考核”职能,加快推进了城市管理“大城管”格局的形成。
文明创建温馨和谐。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创建。该区投资2000多万元,不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区55个社区均高标准打造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医疗、文化、便民服务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打造了卧龙岗街道中达社区、潘庄村社区等一批社区建设示范点,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效果。建设公益广告示范街6条,新增LED电子屏320块,新增公益广告1.3万块,新增公益喷绘1.6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新G312(雪枫桥至王村乡界)等6条文明廊道。各街道社区共组建志愿者服务队160多支,共有5400余名志愿者,每个街道社区都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整合资源办教育,解决孩子入学难
卧龙区把破解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作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优质学校尝试集团化办学,先后组建了南阳市实验幼儿园幼教集团及南阳市第九中学校等7个优质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农村娃儿在家门口上优质幼儿园。2011年开始,卧龙区教体局以南阳实验幼儿园和向阳幼儿园为龙头,组建了两大幼教集团,将全区14个乡镇和新建社区的18所幼儿园并入旗下,实行一体化管理。六年来,“品牌之花”遍地盛开,5500名农村娃儿在家门口上了优质幼儿园,这一招儿促使幼儿园管理水平、办园理念和保教质量迅速提高。
以强带弱让更多学生沐浴教育阳光。南阳市九中北校区4年前曾是一所提起来让群众头疼的学校,为了尽快实现北校区“脱贫”,学校选派人员组建管理团队,大胆实施教育改革,短短3年多时间,该校教学质量从卧龙区的后进校跃升为卧龙区乡镇第一名。南阳市十二中教育集团新校区处于卧龙区产业集聚区,九年一贯制,2015年9月投入使用,完全“植入”总校管理理念和办学经验,与总校构成学习共同体。该校区在当地迅速成为名校,不到两年时间,在校生就已近2000人。
依托名校办附中赢得社会赞誉。新成立八中教育集团,将原八中卧龙校区改办为南阳市八中附中,不仅能够依托八中的优势资源和良好社会声誉,在城区西南片打造一张新的教育名片,而且能够大幅度扩充学位,使城区初中布局更趋合理。南阳市八中附中将在现在23个教学班的基础上,两年内达到30个教学班的规模,解决1000余个学位。
卧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连照说,优质学校集团化发展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下步将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集团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今年新开建了南阳第一所完全学校,项目投资4.77亿元,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一贯制,使全区在教育资源上更具创新优势。
凝心聚力搞扶贫,共同富裕做贡献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卧龙区紧盯今年8324名贫困群众、13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全区上下凝心聚力,聚焦精准,下足“绣花功夫”,做好脱贫攻坚这篇民生大文章。
抓实增收性措施落实。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脱贫与发展统筹推进,坚持“一户一策、一户多方、多措并举、户户精准”,切实让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
扩大到户增收项目规模。在今年已发展的345户到户增收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基础上,安排2018年到户增收项目。对2016年、2017年已经实施到户增收的691户贫困户,根据项目发展情况,列入2018年到户增收项目。探索鼓励无法实施到户增收项目的贫困户加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入股,贫困户、合作社或企业、乡镇签订三方协议,入股贫困户享受每年分红,到期返给贫困户5000元本金。
做实“千企帮千村”活动。该区由原来的19家企业,扩充到159家,在全区鼓励引导骨干企业、优秀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现20户贫困户以上的村帮扶全覆盖。在积极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原则上按照每个企业购置2-8个公益岗位,每个岗位6000元,由企业进行购置。资金交给慈善总会,专款专用,由区人社局在各村统筹设置公益性岗位。
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一是发展新兴产业。光伏发电区里投资310万元,率先在贫困人口较多的31个村建设光伏发电站,有效解决村无产业、无收入问题。二是发展农村电商。引导各乡镇建立农村电商基地,优先在贫困人口较多的31个村建设电商服务站,解决贫困人口特色产品销售、就业等问题。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月季花卉产业和艾草加工产业带动扶贫,通过增加就业岗位,采取工厂来料入户加工模式,解决不出家门就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养殖产业引导牧原养殖、丰园禽业等区内优质养殖企业参与扶贫,采提供就业岗位,公司+贫困户家庭养殖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