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群发推荐、自掏邮费……项城这个干部为啥如此积极为村子带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7  浏览次数:7520
核心提示:我老乡的红薯粉丝成熟了,大家快下单尝一尝吧!6月15日晚下班后,项城市人大农工委副主任齐琪在郑州大学同学群里,为丁集镇任楼行政村的农副产品带货了。口感好还劲道,百煮不烂,千万不要错过!一箱10袋,还包邮哦!齐琪滔滔不绝地往群里列举红薯粉条的好处

“我老乡的红薯粉丝成熟了,大家快下单尝一尝吧!”6月15日晚下班后,项城市人大农工委副主任齐琪在郑州大学同学群里,为丁集镇任楼行政村的农副产品带货了。

“口感好还劲道,百煮不烂,千万不要错过!”“一箱10袋,还包邮哦!”齐琪滔滔不绝地往群里列举红薯粉条的好处。“我之前吃过了,确实不错,再来一箱!”“我也来两箱!”不少同学在他的推荐下购买尝鲜。

据介绍,这不是齐琪第一次为任楼村的农副产品带货了,他此前还在郑大同学群里推荐过任楼村的葡萄、鹅蛋等特色农副产品。齐琪不仅帮忙推销,还自付邮费把农副产品邮寄到同学手里。光是这次寄红薯粉条,他已经垫付了2000余元的邮费了。

为啥齐琪如此推荐项城任楼村的农副产品?6月19日,记者采访到了项城市人大农工委副主任齐琪。原来,齐琪曾经担任过项城市丁集镇任楼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在4年多的任期里,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下载原图

养鹅种树做直播,他成了成“网红书记”

齐琪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项城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趁着项城市政府办公室多岗位练兵的东风,齐琪怀着一颗用所学才识建设新型农村的初心,跟领导申请下乡驻村,于17年11月正式担任项城市丁集镇任楼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

到任之后,齐琪在走访和群众调查时发现,任楼行政村距离项城市区很近,仅有一河之隔,但是出村主干道的人民沟任楼段桥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想进市区得绕很多路,不仅村民进出很麻烦,而且村里的农副产品等物资进出运输也很困难。了解问题并实地调查后,齐琪立即联系上任书记田峰,并向上级反映问题,申请资金。在两任书记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12月,一座5米宽、18米长的新桥正式通车,此后从任楼村出发,十几分钟车程就能进入市区。

项城市丁集镇任楼行政村,临近项城市区,有五个自然村,512户人家,2000余人口。任楼村位于两条颍河支流中间,水资源条件优越,十分适合发展葡萄种植和养殖业。齐琪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深入了解任楼村的产业状况后,他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在当地尝试探索“党支部+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产业振兴模式。

在任期间,齐琪动员“村支两委”委员带头干,与种植户们密切交流,大力发展葡萄园牧鹅的特色生态农业项目。在这种模式下,鹅以葡萄园的草为饲料,葡萄以鹅粪做肥料,任楼村实现葡萄和鹅蛋等农副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同时获得丰收。

齐琪说:“由于村民在销售思路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种植户们以前基本上都是等着别人上门收购,或者自己采摘去市场销售,经常发生滞销问题,任楼村的农副产品产业始终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

为了帮助任楼村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齐琪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和互联网思维,优化任楼村农副产品包装,集资修建冷库,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打破农副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探索实施农副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食堂”,帮助种植户拓宽了销售渠道。

2019年至2021年期间,面对滞销和疫情影响等问题,齐琪利用电视台媒体资源,本人出镜直播推广任楼村的特色农副产品。一时间齐琪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主播,每场直播都有成上千上万的人观看。直播带货不仅解决了农副产品滞销问题,更是增强了任楼村特色葡萄和鹅蛋的知名度。“通过直播带货这个平台,任楼村被推介了出去,直播之后经常有网友到任楼村回购参观,还有批发商在考察之后与任楼村签下了长期供货单。”齐琪介绍说。

目前,任楼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80亩,每年总产量达30万斤;每年产鹅2万只,鹅蛋100万个,葡萄和养鹅产业已成为任楼村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为村民解难题,村民叫他“专治疑难杂症书记”

两间红瓦房、一张简易床、一张办公桌、一个电磁炉......在任4年间,齐琪以任楼村的村室为家,与任楼村的村民成了邻居。

回忆起刚到任楼村时,齐琪感慨: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且对村里情况不熟,对于如何接待村民来访和处理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困惑的时候,齐琪就去跟领导请教。在领导的指点和开导下,齐琪树立起了自己对于做好一名基层干部的理解和认知:所谓干部就是带头干,检验基层干部工作的第一点就是村民家的鸡见不叫,狗见不咬。

在任楼村驻村期间,齐琪每天早上5点半就出门,沿着村道晨练,在上班前慢跑近十公里,在田间地头、进入村民家中帮忙做点简单农活,协助村民收摘,嘘寒问暖,打消他们的顾虑,建立感情,在跟村民熟络后再引导他们打开话闸子聊难处。

走访中,村民周铁奎先天性右腿残疾,走路都不方便,更别说干活。2010年,他母亲因患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2012年,他父亲患癌症去世,这个家只剩下两个残疾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举步维艰。周铁奎没有向命运屈服,面对生活的磨难,他四处找工作,去过毛笔厂、服装厂、玩具厂,做一些体力活。他想去大厂子工作,却因为肢体残疾多次被拒绝;想自己创业,因没技术、没资金,贫困始终伴随着他。

为了帮助周铁奎找到工作,齐琪费心尽力。2019年10月,齐琪经过多方联系后,最终在距任楼村4公里丁集北街的扶贫车间,帮他找到一份“剪线头”的工作。经过培训,周铁奎顺利地成为一名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底薪1800元,另外还有计件工资。

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经济来源,周铁奎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20年3月26日,周铁奎找到村党支部,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

在任楼村,齐琪有一个“专治疑难杂症书记”的美誉,村民遇到难题都会主动找到齐琪。“把百姓当自家人,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情,自然就会用心做好。”齐琪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9年,村民秦路找到齐琪寻求帮助,他家的儿子2018在市区开车出了交通事故,交警队事故认定书认定司机没有酒驾,但保险公司怀疑司机酒驾拒绝赔付2万多元的修车费。面对保险公司的推诿和拖延处理,秦路束手无策,现在保险期已经过了,车还在4s店里开不出来。齐琪在看过事情材料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建议秦路去人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由于秦路是为一名农民,法院起诉途径走得举步维艰。为了让村民秦路少花钱少费心,齐琪便从起诉、立案到判决整个过程全部亲力亲为。在法院判决之后两个星期后,秦路的保险赔付到账,车也取出来了。

乡村环境整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齐琪便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又一遍。齐琪带领村“两委”干部带头,村民们自发组织,齐心协力干起来。齐琪趁热打铁,协调硬化了村内多条道路,打通了村里的“最后两公里”;齐琪还组织村民整修排水沟,并申请上级资金新建了村室和文化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如今,齐琪已经调入项城市人大农工委工作,负责协助常委会做好农业与农村方面的监督和调查研究等工作,能够更好地施展所学才识。齐琪说:“做好农村工作,既要熟悉国家的各项政策,又要用真心真情做事。在任楼村的4年驻村工作让我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只要扑下身子用心干,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齐琪把自己金子般的青春岁月留在了任楼村乡野田间,而他倾注在任楼村的心血,当地的百姓们也没有忘记。记者在任楼村走访时,从门口纳凉的老太太到种植园忙碌的大叔,一问起齐琪书记,“不赖,真不赖!”村民们都是赞不绝口,然后拉着记者说起自己与齐琪书记在这四年里经历的事情......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任明志 刘昌源)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