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固始:基层干部一线展风采,党群合力共筑连心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4  浏览次数:8666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何婷 郭全术今年以来,一场治理风暴在河南省固始县迅速生成:以减县做优县级,以增乡做强乡镇,以明责做实网格不到4个月时间,县乡村三级治理机制在革命性锻造中益发淬砺成钢!今年以来,该县一群最美人物在基层田野上展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何婷 郭全术

今年以来,一场“治理风暴”在河南省固始县迅速生成:以“减县”做优县级,以“增乡”做强乡镇,以明责做实网格……不到4个月时间,县乡村三级治理机制在革命性锻造中益发淬砺成钢!

今年以来,该县一群“最美人物”在基层田野上展现风采:以如松之格甘于吃苦,以如菊之品善于创新,以如莲之洁乐于奉献……广大基层干部在治理工作一线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姚中德:一株松树的镜像

50多岁的该县汪棚镇组织委员姚中德,外形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名国家干部:国字脸,短身躯,穿着半旧不旧的灰色T恤,下摆随意地束在腰间。这朴实的形象如果搭配起“村头老姚”“邻家大哥”的头衔来,毫不违和!

听说记者要了解乡镇模块化运转情况时,姚中德一下子站起身来,手舞足蹈地指着墙上的制度版面,咧开大嘴:“我们乡镇模块化运行,不仅是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你们看完这些资料,我带你们下村入户,看看我们的毛洼水乡,看看我们的美丽田园……”转眼之间,姚中德拉着大伙儿挤到了他那辆“破捷达”上,一路疾行。

汪棚镇的组织委员,姚中德已经连任两届、履职近10年了。“今天清理人居环境,明天搞个党员慰问……整天忙,很充实,半年多没休过一个完整双休了!”繁重的任务、繁琐的工作,被姚中德说得波澜不惊,云淡风轻。

车辆飞驰间,一丛松林掩映之下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粉墙黛瓦,圆门秀石,在四周水田映衬之下,煞是好看!

“这是我们党建统领的样本,是向市委、县委交上的答卷!”登上村庄小品旁依势而建的土丘,扶着旁边一棵松树,姚中德手指着远方,语气中透着如数家珍的欣慰与快意!

光影斑驳,松枝摇曳,落日余晖之中,姚中德扶着松枝看风景。年过50的他和旁边那株松树一道挺立,一样扎根田野,一样饱经风霜,而又一样向阳生长。

马亚:一蓬雏菊的怀想

刚过30岁的该县双庙村支部书记马亚,青春靓丽,干劲十足,是沙河铺镇最年轻的支部书记。看似柔弱的马亚书记,工作起来却委实是把好手。到任不到两年时间,双庙村就由“弱”转“强”,村组硬化道路修起来了,整村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起来了,常态组织的文明创建活动火起来了……村庄旧貌变新颜,老百姓谈起马书记来,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而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马书记却总是摆摆手:“成绩属于过去,往前看,我们双庙还要打造品牌呢!”谋定后动,说干就干,在镇党委大力支持下,马亚很快就捣鼓出一个“三色四能”的党建品牌。

夏初,路边的各色雏菊正次第开放,马书记沿着干净整洁的乡村小径一边走一边介绍:“红色引领、蓝色筑基、绿色发展,这三色,是我们双庙发展的总根基;党员干部能务实、能担当,能表率、能创新,这四能,是我们双庙村发展的总保障!”

“花枝人面两相宜”,双庙村田野之中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又何尝不是一蓬盛开在乡间的雏菊呢?她不做作,不矫饰,平白如画,真切自然,将根茎深植于土壤,将芳华播撒于大地!

付东林:一池野莲的思念

60多岁的付东林,是该县杨集乡张营村的一个村民组长、网格员。虽然也带个“长”字,挂个“员”字,却并不属于干部序列,甚至连工资也没有,但付东林却不以为意,全不在乎:“我是党员联户带头人,是芡实种植大户,讲奉献是应当的!”

一片五十亩见方的开阔水田中,水天一色,波光粼粼,付东林戴着草帽,穿着连体的皮裤,正弯腰在芡实田里忙碌着。芡实种植是张营村的特色产业,因为形似莲花,却又宽大许多,村里人都称芡实为“野莲”。“现在正是野莲着果的时节,需要人照料,我这十多天都泡在水里!”从池塘里蹒跚上岸,老付满脸泥泞,却又满眼含笑。

张营村地处淮河支流白露河边,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河滩地也打不出粮食”。然而,充沛的水源种植起芡实来却十分便利,村民们就势利用低洼水田,种植芡实,全村种植面积很快发展到近3000亩。

随着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户争水争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破解?脑瓜活络的老付想出了个好点子。今年以来,利用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契机,网格员老付创造性地将网格管理与党员联户、合作社经营结合起来,形成了“1+1+1>3”的良好效应。

“网格里有7个党员,我把他们分成七波,一人带一片,一周在田埂上碰一次头,咱们互相比党员威信,比群众收益,农村党员都要个面子,忙起来了,他们工作上心了,村里吵架拌嘴的都没有了,自然而然就和谐了!”老户侃侃而谈。

端起放在田埂上的搪瓷水缸,老付猛喝两口,伸手指向田中那一蓬蓬“野莲”:“这芡实就要开花了,花很小,花期也只有三两天,但我天天都盼着它开花,我觉得它比啥花都好看!”说完,老付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