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支书,走走走,上我家喝口水,大太阳底下忙活了半晌,只顾着给俺们组织收割机,别生热了。”南阳市镇平县乔沟村村民陈国廷招呼着苏平平往家里歇一会儿。
苏平平抹了把脸上的汗,经过连续两天的协调,终于联系了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三天就能把村里的1200亩小麦收割完毕。
麦收完毕,接着是秸秆禁烧,抢种秋季作物,村部提升改造,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摆在她的面前。
“累是累,但能帮助村民把每一件事做好,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信任,我感到很幸福。”苏平平经常这样说。
垫资打井赢口碑
别看苏平平现在的工作干得井井有条、有口皆碑,是村里的主心骨,村民的贴心人。在她刚当选村支部书记时,也是遭遇过质疑的。
苏平平是土生土长的镇平县高丘镇乔沟村人,虽然只有37岁,可已在村里工作14年,先后担任村妇女主任、副支书、村委主任等职务。
2019年,苏平平当选乔沟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正是脱贫攻坚战正酣时。村里面临着吃水难、道路坏、村容差、收入低等诸多问题。
“一个女娃娃能成啥事,别的村路也修了,广场也有了,咱们村啥都没有。”村民怨言四起,村干部不服气,老百姓也不服气。
苏平平当众向大家承诺:“别的村能发展,咱村也不能落后,我一定想尽办法把咱们村的基建搞上去、产业搞起来。”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不少村民家里原来的水井都已干涸,尤其是1—5组800余人的吃水问题成了燃眉之急。苏平平多次辗转于县、乡、村之间协调、跑手续,按照工程排期水利部门两个月之后在村里修建自来水项目。
可正值夏季用水高峰,两个月内,村民仅靠拉水吃不是办法,远水解不了近渴。苏平平粗略算了下,打一个深水井加上配套设施,差不多需要3万元。为了尽快让群众吃上水,大家商议集资建设。
“我先垫一万”苏平平个人率先出资。通过个人捐款,爱心企业的参与,村里自费打了一口深水井,800余名群众的吃水问题暂时解决。
两个月后,相关部门在村内建设了3个泵站,全村2320人全部吃上了自来水。
通过垫资打井,苏平平把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
疫情来袭显担当
2020年春节,与乔沟相邻的谷营村出现新冠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压力骤然加大。苏平平第一时间冲在了抗疫一线,此时,她的孩子才二岁,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
防疫宣传、劝导、值班、广播、检查、测体温、登记,苏平平忙得团团转。别人问她,“你不怕?”她说:“怕?我是支书,我不带头上前,谁上?”
疫情初期,口罩吃紧,村里几个人都分不到一个口罩。为解决口罩问题,她发动村里在外经商人士捐款3万多,全部购买成口罩和消毒液,为全村每个人都发放了口罩,并保证全村能持续消毒一个月。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苏平平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连续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让苏平平整整瘦了15斤。
患有胰腺癌、卧病在床的婆婆打电话埋怨她:“娃还不到两岁,你让别人值会儿班,回来看看孩子,行不行!”
深夜,苏平平回到家,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娃啊,不是妈不疼你,是妈身上不仅扛着咱家,还扛着全村571户人家的责任啊”。
村民们得知苏支书家里的情况,主动上门帮忙照料病重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苏支书,你是我们的主心骨,你冲在防疫前线,我们帮你照料家人筑牢大后方”。
发展林场实现绿富双赢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苏平平争取上级资金147万余元对原有1000亩荒山荒坡进行高标准规划整治,种植生态林木12万棵。
通过发展生态林不仅绿了荒山,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还为村民带来“金山银山”。
经村“两委”协调以每亩260元承包给树木种植大户,实行集体与群众3:7分成,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
林场带动附近群众和贫困劳动力90余人就业,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
村民吴春兰说:“在林场务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每个月能挣 2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有 3 万多元进账”。
种植烟叶富农家
发展产业,得因地制宜,得考虑减少风险,增加村民的收入,苏平平无时无刻不在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
乔沟村有种植烟叶的传统,原来只有100多亩地,这两年通过苏平平的极力推广,流转土地,开展烟农烟叶培育技术培训,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00亩。
“我们村是在烟叶地里套种红薯,这样套种下来烟叶也好,红薯也长得非常好。”烟农薛建彬介绍道:“我一共种了三十亩地烟叶,每年收入有二十余万元,农忙时候还得雇用村民来帮忙”。
在烟叶、红薯收成后,烟农又把红薯加工成纯手工红薯粉条。
苏平平介绍:“我们的红薯粉条是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都是县城的人慕名来购买,不用拉出村就卖完了”。
通过种植烟叶和红薯,烟农每亩收入7000元,此项村集体又能收入8万元。
巾帼不负誓言章,砥砺乡村意志钢。通过四年的努力,乔沟村华丽变身: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串村联组;一栋栋漂亮的小楼,干净整齐;一行行裹着白色塑料薄膜的小烟苗正茁壮成长;一大片青翠的生态林,瓜果满枝,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两委班子在苏平平的带领下干劲十足,村民们脸上荡漾着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