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到,忙种植。6月4日,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古垛村北干渠沿岸,一块块农田在条条沟渠的纵横交错下,引入一股股清泉……农民正在忙于浇地、夏播。
“今年春季虽然少雨干旱,但咱这小麦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增收了。”该村村民宋文艳正在半坡田地上,利用电泵从水渠里抽水浇地备种。古垛村地处半丘陵半平川地区,耕地面积1101亩,南边有泥河流域,北部有水利干渠。夏收结束后,村民们在一支河流和一条干渠的“滋润”下,开始了忙种历程,顺利地进行着一收一种。
“春争日,夏争时,万物宜早不宜迟。过去望天吃饭,现在活水进了田,大家抢抓时节浇地、耕种,只要勤快些,秋粮准丰产。”正在地头浇地的大叔说道。灌溉引进了活水,农民赶时赶节忙种地,都得益于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兴,则农业旺。大营镇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抗旱排涝能力,成立了防汛抗旱应急工作专班,研究制订了工作方案,对镇域内的水利设施,采取了河道治理、沟渠疏通和修复管网等措施,畅通水源渠道,打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古垛村利用南泥河北干渠的双项水利设施,800多亩田地实现了南北双利、双赢,粮食单产可达到500公斤以上,农民收入大幅上升。
“各位村民请注意,干渠放水了,请大家及时引水浇地,确保夏种早完成。”大营镇蛮子营村的微信群内,发出了温馨提醒。疏通了多日的龙兴寺南干渠,正式开闸放水。
一渠清水润两岸,近万亩农田即将进行全面灌溉。“活水”引进了田,群众抢天夺时忙种植,边播种边浇水,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