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喝药,就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从而耽误医疗工作,权衡过后他决定不喝药,赌一把
为了继续救人 他拿命当“赌注”
医生王玉州(左一)与当地同事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王玉州为一位骨折的赞比亚小病号做完手术后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赞比亚的一年里,王玉州(左)为320多人做过手术。受访者供图
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
第一个故事来自王玉州,他是中国(河南)第18批援赞比亚医疗队的成员,55岁的他是队里年龄最大的骨科医生。
他被助手用给病人缝合伤口的针扎住,不愿放弃工作的他打了人生最大的赌——拒绝服用抗艾滋病的阻断药。
【习惯】
接诊时间陡增
2017年春节后,在赞比亚生活工作了10个多月,来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中国(河南)第18批援赞比亚医疗队成员王玉州,已渐渐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跟咱国内差别很大,门诊接诊时间是国内的八九倍。”按照赞比亚当地医院的规定,王玉州每周一至周五要全天工作,每天早八点就要赶到诊室,至于何时下班,就要看手术安排和当天接诊的病人数。
“当地不少人生病不做手术,觉得费用高。”如此一来,门诊量陡增,真正能实操的手术却少了,而这些手术受医疗资源短缺的限制,也被集中到了一天进行。
每次做手术,王玉州都会带上当地的实习生,“想让他多积累点经验,以后能帮更多人,也能保护自己。”
【突发】
他被助手的针扎了手
在这个艾滋病病毒携带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完备的药疗装备,且手术前未经病人同意,又不能做艾滋病的相关检查,这让骨科、外科、妇产科等医生做手术时,就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这样的情况是王玉州始料未及的,因为在国内,做手术的患者术前都要做传染病的筛查,但这个“规矩”在赞比亚并不存在。
每次手术前,王玉州都会穿上自制的防护装置:自己买的皮围裙、防针刺拖鞋,以及防护眼镜。如此穿着,常常让王玉州几台手术下来,浑身衣物被汗水浸湿。
然而,即便如此注意,意外还是发生了。2017年2月的一天,王玉州要为一名十几岁的赞比亚小男孩行接骨术。到了最后的缝合阶段,王玉州让跟着他实习的当地医生操作,自己则做起了助手。可当下了手术台,脱掉手套后,王玉州却蒙了。
“当时就看到手套破了,手指也出血了,心想,坏了。”王玉州心里“咯噔”了一下,意外终究还是发生了,“他还是技术不熟练,这也不能怪他。”
【坚决】
为工作拒绝服用阻断药
王玉州被针扎后不久,医疗队队长和当地医院的相关负责人都赶了过来,建议他立即服用阻断药。不管那名赞比亚男孩儿是否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吃了阻断药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可王玉州却拒绝服药。
“那药副作用大,影响身体不说,工作也干不成了。”点燃了一根烟,王玉州轻嘬了一口,“那是我这辈子打的唯一也是最大的一个赌。”
简单消毒后,王玉州又开始继续工作,而在艾滋病3个月的“窗口期”内,王玉州坦言,他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煎熬的一段时光。“心是悬着的,晚上也会做梦,但白天还得正常上班,不能分心。”
在不安中,王玉州度过了3个月,直到今年5月回国,相关检查显示未感染HIV病毒后,他心中的大石才算放下。而那一年,没放下工作的王玉州,共给320多人做过手术,教过26名当地医生。
(编辑:陈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