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季,河南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电力设施受损严重,尤其是位于郑州境内的500千伏官渡变电站被洪水围困,遭遇了很大冲击,河南主干电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如今,夏季来临,包括官渡变电站在内的47座500千伏变电站如何应汛,河南主干电网能否平稳运行,成为电力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作为河南主干电网运行的主力军和压舱石,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践行“细心、细致、细节,扎实、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细心守牢安全底线,以细致推动精益管理,以细节彰显工作质量,查弱项、补短板,采取“一站一策”,重点防范洪水倒灌、山洪泥石流冲击破坏、内涝积水而造成的设备故障停运,47座500千伏变电站目前已经做好了应汛准备,确保今夏河南主干电网安全运行。
图说:500千伏官渡变电站
【变】由“坚强”到“坚韧”,这里新建防洪墙
“哇,太厉害了!”最近,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的500千伏官渡变电站,格外引人注目,凡是看到这一景象的人,无不感慨万分。
他们感慨的是,官渡变电站四周新建的防洪墙:防洪墙为钢混结构,地面以下1.3米,地上2.5米,而墙体宽度底部达0.4米,顶部也有0.2米。全长834米的防洪墙将官渡变电站围了一圈,可谓“固若金汤”。
“有了防洪墙,面对洪水的袭击,我们心里就有底了。”500千伏官渡变电站站长李超说这话时,仍心有余悸。
原来,2009年7月投运的官渡变电站,是郑州地区第三座500千伏变电站,是承接国家“疆电入豫”的战略重点工程,肩负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徐高铁等重点部位以及郑州200万用户的供电任务,是郑州主干电网东北部最重要的电源枢纽。
官渡变电站南侧为贾鲁河,东侧为杨桥干渠,地理位置特殊。去年7月,郑州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袭击,官渡变电站在排水泵全部启动的情况下,站内水位仍一度逼近150毫米,同时贾鲁河出现漫堤,大量洪水从西南方向涌来,围墙外最高水位达1米,围墙底部已经出现渗水、管涌现象,随时有倒塌危险。
紧急关头,该站在站外构筑1200米、站内构筑500米的两道围堰,有效阻挡了外部洪水进入站内。同时,郑东新区管委会组织抢险人员约700人开展大堤加固工作,通过政企协同、干群联动,有效避免了变电站水淹事件发生。
“如果说此前的官渡变电站很坚强,那么,此次新建防洪墙后则变得更加坚韧。通过提升,不但可抵御‘7·20’级别的降雨强度,还可抵御每小时300毫米以内的暴雨灾害袭击,可以说,它是全省防汛能力最牛的变电站。”李超说。
图说:为变电站配备冲锋舟
【抗】变“被动”为“主动”,不让洪水破大门
在官渡变电站新建防洪墙,是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提前谋划、主动应对今夏汛情的重要体现。
“去年的暴雨来得快,下得猛,持续时间长,我们运维的47座500千伏变电站,确实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此前,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防洪标准很高,不过,这个防洪标准主要是以防外涝为主,可抵御百年一遇的外涝侵袭。然而,在处理暴雨所造成的内涝方面,标准就需要再提高。”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的暴雨让他们深深认识到,防洪标准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实际情况。
今年以来,在多个涉及灾后重建、防汛抗旱的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始终保持高度清醒、高度警觉、高度谨慎,把各项防汛抗灾工作做在前面、落到实处,着力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
“其实,早在去年8月,我们的灾后重建以及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就
因此,该公司提出了以“抗”字为核心的第一道防线,即变“被动”为“主动”,废弃此前的安防围墙,新建钢混结构防洪墙,从而严守变电站的围墙和大门,拒洪水于站外。
虽然47座变电站都经受了严峻考验,但除了官渡变电站、嵩山变电站需要新建防洪墙之外,其他变电站只需加固围墙即可,避免了大拆大建、消耗资源。
图说:为变电站配备排水设备
【防】化“模糊”为“具体”,提高建筑物挡水能力
对于全省47座500千伏变电站的防汛,除了第一道防线“抗”之外,第二道防线则是一个“防”字。
“去年特大暴雨发生后,大家聚在一起经常讨论一个话题:以后还会下这么大的雨吗?变电站都是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如何迎战千年一遇的洪水?如何防止类似暴雨出现后,站内设施不被淹?说句实在话,当时大家都存在畏难情绪。”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据河南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6月至8月)河南省降水总体偏多,其中黄河以北偏多二至三成、黄河以南偏多零至二成,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可能出现区域性强降水。可以说,今年的汛情与去年相比雨量相当、区域相近,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去年暴雨期间,官渡变电站围墙外水位高达1米,而站内设备区也出现了内涝,水深一度达到15厘米。按照此前的标准,变电站内涝水位上限为30厘米,积水超过30厘米设备间就可能被淹。为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高站内的防涝标准。
提高防涝标准,需要查找47座变电站所在地的水文资料,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难。
就在大家缺少参考标准之际,今年1月20日举行的全省防汛救灾查弱项补短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明了方向,要按照去年特大暴雨进行模拟推演,进行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做好应对同量级雨洪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于是,原本“模糊”的标准一下子“具体”起来,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以去年特大暴雨在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最大降水量为标准,进行精准评估,制定防范措施,比如以不停电、不影响安全运行为条件,提高建筑物挡水能力、加大站内排水能力、提高设备控制回路高度,从而增强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图说:运维人员应对变电站汛情
【精】让“雷同”有“特色”,一站一策保安全
47座500千伏变电站犹如一颗颗银色的珠子,镶嵌在秀丽的中原大地上。所处的地形地貌不同,防汛标准、应对举措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值得注意的是,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除了“抗”“防”前两道防线之外,又推出了第三道防线,突出一个“精”字,即根据各个变电站的不同情况,实施“一站一策”,让原本“雷同”的变电站拥有自己的“特色”,做到精准防汛。
在官渡变电站大门口,大门处的地面比其他地方高出0.5米,原来这是该站设置的阻水坡,防止雨水倒灌还方便车辆进出。在变电站围墙外侧,同时修建了临时围堰,并配套排水等设施,为有效抵御洪涝灾害搭载了双重保险。
站内主控楼楼顶,原本留有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多个排水孔。去年暴雨期间,由于雨量过大,排水孔被各种树叶杂物阻塞,造成房屋漏水。如今,该站将主控楼顶部的圆形排水孔,升级改造为四边形直流式排水管道,可有效避免杂物拥堵,排水能力一下子提升了10倍。
另外,该站还通过将电缆沟防火墙修建为“气密性挡水防火墙”,从而使13个进建筑物的防火墙成为防火、防水、防小动物的“三防墙”,并在电缆沟内设水位标尺,将盖板设为透明盖板,便于观察。
“一到雨天,每个变电站内的雨水都会汇入蓄水池,然后开启水泵将积水排到站外,流入附近河流。去年暴雨期间,两台抽水能力分别为850m³/h的水泵同时启动也排不及,今年我们新增了4台排水量为850m³/h的固定式水泵。”官渡变电站副站长丁子郡自豪地说,我们还在院内新增了6台‘大白龙’,每台排水量700m³/h,配备了一条冲锋舟以备急用,这都是官渡变电站的特色。
图说:为变电站构筑防汛围墙
【效】
有了三道防线加持,防汛就有了底气。但真正出现重大险情时,同样考验着应急抢险能力。为此,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提出了“四化原则”:应急预案架构化、应急指挥一体化、抢修队伍单元化、防汛物资实战化。
“防汛预案、抢修预案要保持高度一致,使防汛响应的级别和采取的措施相一致,让预案更为灵动地适应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而提升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这就是应急预案架构化。”
谈及应急指挥一体化,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我们认真吸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经验教训,根据上级要求修订了防汛应急预案,依据预警级别制定相对应的指挥策略。应急指挥一体化的整体布局,注重“平战结合”,保证三级生产体系良性运转与应急指挥作用有效结合发挥,达到现场响应迅速、评估准确、处置正确的目的。“今年,我们将采取统一指挥,避免造成信息冗杂致使有用信息被淹没的情况,做到统筹应急救援力量、优化应急资源调配、提高应急救援效能。”
至于抢修队伍单元化,这位负责人解释,去年特大暴雨发生后,由于信息掌握不全面,上报不及时,导致抢修人员和工作任务不匹配的情况出现。例如,抢修人员赶到了现场,结果让他们堵缺口,这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基于此,今年对人员进行单元化分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其能够在真正灾害发生时更为迅速便捷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而防汛物资实战化,则是在总结去年防汛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变电站的地形地势特点,实战化配置排水应急方舱、防汛沙袋、移动水泵,防汛物资储备更贴近现场,在关键站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方便统一调配使用应急物资,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尽量做到灾后重建时不浪费、不折腾。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好河南主干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平稳度汛。”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