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人均收入增长6.9%,居全省第4位!看焦作去年如何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7  浏览次数:10741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聂会军 赵爽去年,焦作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6.8亿元、增长4.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转正、位次前移。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6.9%。4月27日上午,焦作市市长李亦博在焦作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聂会军 赵爽

“去年,焦作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6.8亿元、增长4.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转正、位次前移。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6.9%。”4月27日上午,焦作市市长李亦博在焦作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从GDP数据上看,焦作的名次并不靠前,但从人均收入上看,焦作增长强劲,名列全省第四。

“焦作市近几年正在换道超车,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在此情况下,发展速度难免会慢下来,但发展质量是我们紧紧抓住的牛鼻子。”焦作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2021年是焦作市发展历程中极其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特别是灾情疫情叠加严重冲击,焦作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顺着以下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焦作市是如何追求高质量发展,重塑发展新优势的。

砥砺奋进、难中求成,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把做好“六稳”“六保”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前三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已开工71个、开工率94.7%,开工项目已投产66个、投产率72.5%,投产项目已达效101个、达效率98.1%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速达2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主动靠前助企纾困。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全省首家线上总调度室,解决了1076个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问题解决率达96.3%,荣获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费11.09亿元。发放应急转贷资金3.01亿元。盘活批而未用土地2.2万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6万户,增长11.2%。积极促进消费回暖。发放1154万元消费券和汽车补贴,拉动6.35亿元消费。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突破2万元,增长12.2%。

聚焦转型、再造优势,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434.9亿元。12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新创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智能标杆企业、6家省级智能工厂,荣获省智能制造优秀市.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25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库,6个园区纳入省新兴产业链重点园区清单,5个项目入选省第一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名单。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立足氢能产业优势,联合郑州等市申报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获国家批复。加快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重点推动文旅、康养、物流等产业加速发展、多点突破,解放区、温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云台山景区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成功开通焦作至青岛多式联运班列。4个县市和13家企业获批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居全省第1位。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协同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有效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改革全面提速。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市本级219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526项涉企许可事项基本实现证照分离。扎实开展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省定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移交。实施“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9家开发区全部整合到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引进485个省外境内项目,实际到位724.7亿元省外资金。进出口总值169.5亿元,增长24.5%。获批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新认定1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组建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多氟多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豫科创新科创园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分别入选首批省级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全省第3位。

全面统筹、一体推进,城乡区域联动发展。抢抓郑州都市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协调并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启动实施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郑焦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行,开工建设沿黄、沿太行等5条高速公路,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主体完工,首批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郑焦异地通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3亿元。改扩建站前路、建设路等21条道路,提质改造724个老旧小区、184.3公里雨污管网。新建35处口袋公园,完成人民公园等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2.17万套安置房主体封顶。增强县域承载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69亿元,道路交通、水电气暖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条件明显提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家、居全省第2位,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2474元、增幅达17.63%。

为民惠民、共建共享,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进就业创业。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职业培训券。城镇新增就业6.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7万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新改扩建15所幼儿园、37所中小学,维修加固618所中小学校舍,13所中小学获评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完成380所农村学校改厕任务,焦作改厕经验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国推介。新增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级综合医院实现二甲全覆盖。百姓文化超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完成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增资,补发2.22亿元养老金,惠及23.6万人。发放1.06亿元敬老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4.1万人。发放2.49亿元低保和特困救助金,惠及群众97.57万人次。

高质量发展、换道超车、再造发展新优势。成为会场内外代表和委员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大家认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焦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来,焦作经历了资源枯竭性城市痛苦的转型过程。去年的发展证明,只要锚定“两个确保”,坚定不移再造发展新优势,焦作进入第一方队的路程不会太远。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