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桃花芳菲之时,携三两好友,登上位于南阳市桐柏县黄岗镇大棚村的小南山,放眼漫山遍野桃林,红如霞,鲜似火,桃枝飘香,桃花争艳,蜂飞蝶舞花香怡人,游客纷纷前来观赏。
据了解,位于大棚村的这片桃园原来是该县黄岗镇大棚村南沟组青年退役军人高云涛艰苦创业,和本村党员青年农民骆成刚联手创办家庭桃园农场,治山修坡种植桃树,高云涛不仅自家每年能向县外销售鲜桃六七十万元,且和骆成刚影响带动本镇及吴城、固县、朱庄、毛集等周边乡镇农户种桃树,形成上万亩沿路连绵十余里桃花林,市场带动五乡镇桃农卖桃年收入千余万元,成为桐柏老区县东片农民桃园的摇钱树。
在青年退役军人高云涛新建的桐柏山东部“沙红桃交易市场”敞亮大棚里,在南山、北山的山岭,在桐黄公路两侧的坡地,在桃农的家庭小院,笔者实地察看走访,被这云蒸霞蔚的桃林春色惊喜着。
群雁高飞头雁领,这位建设老区家乡的有志青年高云涛,1983年出生,1999年入伍,原在南阳独山装甲旅服役,共产党员,三级士官,在部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2011年退伍,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自力更生建设老区新农村。2015年,在镇村领导同志支持下,2015年他承包荒山380亩,申请贷款300多万元,因地制宜种植桃花园,申请创办了“桐柏县黄岗锦园家庭农场”,与益农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骆成刚联合,潜心桃树种植与销售。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和骆成刚积极报名参加县林业局举办的桃树种植技术培训班,自驾车奔赴陕西聘请专家传授指导,带着本地老区桃农到湖北潜江、安徽蚌埠、南阳新野等地学习管理技术。借鉴外地经验,依照专家的实战方案,每亩种植桃树幼苗50——60棵,合理密植,确保通风采光,保持良好的水土有机农家肥供养。春天松土施肥、灭草疏花,夏天排灌防涝,秋季为小桃树捆绑固定支架,防止山风吹倒刮断,冬季为幼树裹草缠上厚旧废布保暖……俨然做起小桃树的全天候“保姆”,而这前三年幼树不挂果,是没有效益的。
高云涛发扬部队咬定青山不放松,敢于战斗、勇于胜利的作风,引领桃农们栽下“春雪”、“突围”、“沙红”、“光占1--5号”、“黄金蜜1--6号”、“油蟠”、“毛蟠”等10多个新品种桃树,接地气适应了桐柏山东部丘陵荒坡的气候土质,植株低矮,生长茁壮,枝壮叶茂花香果硕,利于日常林间管理和成熟采摘。几岁娃娃踮脚站树下,就可摘到大红桃,
历经七、八年春夏秋冬,高云涛、骆成刚和乡亲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滋养着这片花果山,10多个品种的优质桃树陆续到了挂果盛期。高云涛380亩桃树,平均每棵出售商品规格的鲜桃60—70斤,省城市场规格的鲜桃20—30斤,年全部采鲜桃100多万斤。每年市场行情不尽相同,毛收入六七十万元。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购买添置了小车、运输汽车等生产生活机具。
时逢每年五六月份,半斤多重喜人的大红桃上市,他们把鲜净无污染、美味纯天然、爽口甜如蜜的桐柏老区时令鲜桃销售本省郑州、周口、商丘、驻马店、许昌,以及省外北京、沈阳、哈尔滨、南京、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鲜桃供应的基础上,带动老区一方乡亲乡村振兴勤劳致富。桃农张道发高兴地说:“靠山吃山,跟着军人高云涛小伙子种桃卖桃,我们真是交了‘桃花运’啦!”
2021年迄今,在县乡村振兴、农林水等单位支持下,高云涛又投资16万余元,在靠近自己家庭农场的公路旁新建桐柏东部“沙红桃交易市场”,现已初具规模。随之水电路侧配套跟上,一口百米深的机井需要几万元,计划为周边5个乡村1500多户桃农搭起养桃洗桃交易平台。他和骆成刚建议筹办黄岗老区镇万亩桃花园赏游节、采桃节,把家乡老区的红桃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做大做强。靠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把绿水青山红桃园建设成桐柏老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