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永城民警晕倒在抗疫一线,醒来牵挂的仍是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14  浏览次数:6382
核心提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吴文昊 通讯员 王娜 文/图数据统计好了吗?上报了没有我不该在这个时候倒下,给大家添麻烦了4月11日晚, 醒来后的她第一反应是询问工作,给大家道歉添麻烦了,并再次申请加入战疫。她是河南永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法医张博锦,在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吴文昊 通讯员 王娜 文/图

“数据统计好了吗?上报了没有……我不该在这个时候倒下,给大家添麻烦了……”

4月11日晚, 醒来后的她第一反应是询问工作,给大家道歉“添麻烦了”,并再次申请加入战“疫”。

她是河南永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法医张博锦,在开展流调工作中,由于超负荷工作11天后,劳累过度晕倒在抗疫一线。

 

 

进入3月,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永城市防疫抗疫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永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永城市公安机关加强与卫健、疾控等部门常态联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流调工作专业队,全天候封闭式值守,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与疫情抢时间。

3月31日,张博锦主动申请加入流调工作专业队,具体负责流调数据的统计上报。

作为疫情防控中最迫切的环节,流调快一秒,疫情扩散的风险就会减一分。

投入到工作中后,张博锦如同“马达”一样,24小时连轴转,不管分配到什么任务,她都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要争取,而且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张博锦说,大多数流调对象对过去一段时间去过哪里、干了什么、和谁有接触等,都记不清楚也说不清楚,记忆无法有效衔接。

张博锦从未放弃任何一个细节,分析各时间节点、关键位置,细心地帮助他们回忆,一笔一划地勾勒其记忆轮廓,一点一滴拼凑起完整的活动轨迹。

“工作起来不要命。”

这是同事们对张博锦最多的评价。

她常对身边的战友说:“干一行爱一行,要当就当刀尖子。既然干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认真负责。”

通常完成一天的流调工作,已接近黎明,张博锦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由于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她的眼睛里经常布满红血丝。

4月11日18时许,已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11天的张博锦正在校对资料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脚底发软,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经医生诊断,张博锦由于劳累过度、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身体严重透支。

【醒来后她要继续战“疫”】

醒来后的张博锦第一时间想到晕倒前的实时数据还没有上报,连忙给同事打电话说明情况,让同事帮忙更新数据,不要影响工作进度。“我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党员,战‘疫’需要我,我要继续上!”张博锦只盼着尽快恢复,尽快归队。

 

 

醒来后的张博锦没有回家休养,也没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家人,她的爱人也奋战在抗疫一线。

张博锦的丈夫付蕴辉是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公共卫生科的一名医生,总是冲在战“疫”最前沿。

夫妻俩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只有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告知彼此现状。付蕴辉经常担心张博锦的身体,但她总是说:“我没事,你干好你的工作,放心吧。”

令让张博锦放心不下的,是家中年幼的孩子和父母。父亲身患重病,常年靠母亲一个人照顾,现在还得照顾孩子,更加辛苦劳累。 “我能做的就是认真做好流调工作,为防止疫情蔓延争取宝贵时间,尽快打赢这场战‘疫’,早日回家和家人团聚。”张博锦眼含热泪。

当前,永城按下了“静音键”,而像张博锦一样的数千人却选择按下“快进键”。他们是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安全指数,用忠诚、担当、执着、热血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