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我的头发有点长了不太方便,您能给我剪短一点吗?”
这位大家口中的“田老师”,名叫田玉川,是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大屈小学的一名教师,曾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
但是,这一段段看似平常对话却发生在不同寻常的地方——隔离点。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志远 受访者供图
危难时刻,他站了出来
田玉川还记得,3月24号下午6点他响应组织召唤,来到了晨中学校隔离点参与志愿服务。
离家前,他安顿好家中2岁的孩子和80多岁的老人。
从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3点,这九个小时是田玉川难以忘怀的一段时间。
按照疫情防控统一安排,田玉川担任志愿者的学校被划为隔离点,其中的三栋教学楼被确定为隔离人员居住楼栋。
“基本上就没有休息,大家一起一栋楼接着一栋楼地打扫卫生、摆放床铺,按照要求把教室变成隔离房间。”田玉川说。
一直忙活到凌晨3点,三栋教学楼在田玉川他们的辛勤劳动下,变成了符合规范的隔离楼栋,等待隔离人员的入住。
彼时,被疫情的突袭影响,一应防护物资尚未完全到位。
从安全的家中,置身隔离人员集中的隔离点,需要莫大的勇气。
“说真的,我也是普通人。非常时期,谁不怕被感染呢?没有人能拍着胸脯说,我不怕这个病毒,我不会被感染,其实都是怕的。虽然怕,但是我还是要坚定地站了出来,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田玉川说。
难题面前,他站了出来
同样是在隔离点做志愿者,同样身穿防护服化身“大白”,田玉川却得到了别的身份与称号:志愿者中都知道有位几乎万能的“田老师”,会修插座、会给人剪头发、会修理抽水马桶……原来,是田玉川的“生活技能”在志愿者生活中帮上了大忙。
晨中学校隔离点内,志愿者很多是来自各个学校的教师同仁,其中不乏各学校的中层及领导干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冲在前面,踏踏实实做好消杀、送餐、协助核酸检测等等工作的。”田玉川说,但他也知道自己在志愿者中“享有盛名”是因为一些贴心的小事。
考虑到按照防疫工作要求,身为志愿者要在隔离点待14天以上,田玉川托人把家里自己用来理发的“推子”带进了隔离点。
同样是在隔离点内活动,田玉川的头发似乎没怎么“长”长过。
得知田玉川会理发之后,一个又一个志愿者“登门造访”,希望田玉川帮忙解决一下“肆意生长”的头发。
田玉川来者不拒,甚至为了避免太过集中,还和同事们商量,他登门“理发”。
就这样,为大家解决了“头等大事”的田玉川也得到了一个新的爱称——“最帅理发师”。
除了理发外,田玉川还经常应志愿者们的请求,帮忙处理电源插座的老化、接触不良、增设等问题,此时他俨然成了一位电工;而当他疏通好排水马桶的时候,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全能。
“有困难,先找田老师!”志愿者们的话,是对田玉川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