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新乡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延津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亿元。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总产达72.69万吨。延津县委常委、延津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赵宏恩就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做简要介绍:
发展蓝图交出“清晰”答卷——明确了“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发展定位,作出了“坚持五个主攻方向,实现五个新突破”的战略部署,为现代化延津建设谋篇布局、立柱架梁。
救灾防疫交出“齐心”答卷——完成损毁抢修项目28个,理赔小麦、花生损失4111万元。谋划灾后重建项目119个,计划总投资274.65亿元,立项24个、开工13个。组织出动民兵500余人次支持新乡市区和邻县防洪救灾,向卫辉捐助救灾物资110多万元,安置卫辉、浚县等因灾转移群众5706人。
项目建设交出“精彩”答卷——全年谋划1000万元以上项目395个,计划总投资965.3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18亿元。整合投融资平台投放资金1.95亿元,盘活闲置厂房8.86万平方米,售出工业用地1187亩,确保了圆通物流总投资2.4亿元智创园等44个、总投资84.46亿元的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推动了广州立顿总投资12亿元的全国产能最大的洗涤剂生产基地(一期)等27个、总投资61.93亿元的重大项目顺利投产。
改革开放交出“靓丽”答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473万元、内资69.9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153.7亿元,山东鲁花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30万吨挂面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梳理企业困难和问题220余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争取资金4000万元。
城建交通交出“提质”答卷——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34个,总投资6.4亿元,以“一河两路”建设和民生路周边等为标志的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建成城区热力管网(一期)7.2公里,完成迎宾大道、新长南线绿化提升和5条老城区道路改造。
现代农业交出“优异”答卷——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市唯一的县管国家级产业园,引进培育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25家(国家级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738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272家,分别比2019年增加12家、237家、172家。新增高标准农田1.5万亩,建成11.23万亩优质小麦示范区和100亩试验区。
乡村振兴交出“特色”答卷——广西桂柳家禽孵化养殖屠宰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公司+农户”的肉鸭养殖联农带农机制效益开始显现,已建成存栏近20万只的鸭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省市确定的17个“千村试点”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天然气村村通工程累计安装7.6万户,“整村推进”村改厕完成率100%。
民生事业交出“暖心”答卷——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城镇新增就业4300人。总投资19.08亿元的乡村振兴宜居教育城和5所新区新建中小学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全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64个。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延津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排名第二的创建业绩,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成为全国首个以优质小麦为主题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布会上,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学表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功,标志着延津小麦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下一步,延津县将切实发挥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和品牌作用,充分挖掘延津本土优质小麦资源,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延津“中国第一麦”品牌打造国家小麦产业新高地,为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延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