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南阳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实现大幅跃升,位列101名,较上年度提升17名,增幅居全省第一。
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每年从创新能力、创业活跃度、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绿色发展、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全国国家高新区进行评价。此次评价结果显示:南阳高新区在高技术服务业培育、企业价值创造、企业盈利能力、园区绿化水平等方面表现良好;在技术合作交流、企业开放创新、国际人才集聚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1年,南阳高新区捷报频传,该区火炬统计工作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表彰、创业服务中心跃居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二方阵、5个重大项目入选省“十四五”科技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库、5个高能级创新平台筹建设立、南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孵化器晋升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区加大创新能力培训,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政策激励,实施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提升引领,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型企业呈集群式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卧龙防爆、中光学集团、中南钻石、金冠电气等4家企业获批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宏昌科技、防爆电气研究所等2家企业获批河南省“瞪羚”企业;去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3家,新增15家,总数达到53家,超额完成省(市)定目标任务的50%;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超额完成省(市)定目标任务的33%。
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平台攻坚行动,从推进省院共建创新平台提能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构建省级创新平台体系、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集中发力,不断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目前,河南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郑州大学南阳研究院生物大健康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河南省功能薄膜微纳超构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筹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光电研究院建设方案已论证通过;中关村E谷已被省厅推荐到火炬中心,有望晋级国家级;中关村信息谷同时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众创空间;全年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引进赛睿科技、浩丞科技等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目前,辖区企业 “微纳光学工程化技术研究”等12个项目入选省“一流课题”项目库;“重大装备用大功率高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5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库;“大容量高速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批市重大科技专项。该区共有70多家科技型企业300多个科技成果实施了转化。2021年该区登记技术合同74项,成交总额为1.82亿元,同比增长130.3%,超额完成年度1.5亿元目标任务。
加强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积极落实“诸葛英才”计划(2.0版),坚持“引、育、用”有机结合,打造以领军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紧缺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体系。依托卧龙防爆、中光学集团等企业,引进美国、德国等12名外国专家,引进了上海交大教授张舒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麟等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引领型人才,有效破解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培育了卧龙防爆、利达光电等引领作用显著的省、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其中,卧龙防爆总工程师吴宣东、利达光电董事长李志超分别获批河南省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高新区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战略,在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该区认真抓好《关于鼓励科技创新十条意见》等政策文件的落实。加强对“四个一批”( 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研究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研究制定了《“一区多园”实施方案》,出台了《南阳高新区高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修订高新区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南阳高新区将围绕争创全国高新区50强的目标任务,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企业为根、创新为要、转型为纲的总基调,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三大支撑”,推动高能级产业载体建设大突破,实现产业集群式引进,裂变式发展,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奋力打造副中心城市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