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移动苗床上,一株株幼苗顶破营养基质,露出小叶子。日前,在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梁凹村的智能控制袖珍西瓜育苗温棚里,技术人员正指导员工打理瓜苗。
以前大棚育苗全凭经验、靠感觉,现在通过智慧农业监控云平台,大棚可以实现自动放风、自动卷帘、自动浇水、自动测温等,西瓜育苗实现了全过程现代化监管与质量全程可追溯。
智慧种田省时省力更科学
孟津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导向,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智能化种田、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培植了一批智慧型、数字化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成为该区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
位于送庄镇凤凰台村的洛阳市美冠园艺有限公司,5座花草培育大棚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培育的海棠花朵鲜艳、长寿花长势正旺、常春藤叶片翠绿。该工作工作人员说,如果棚内水分不足,系统会自动发出指令打开滴灌电磁阀,进行灌溉;光照不够,系统会控制隔光膜自动卷起,植物生长补光灯自动亮起来。
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孟津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集中展示的平台。走进送庄镇朱寨村的龙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莓种植基地,呈现在眼前的不再是想象中的低矮拱棚,而是道路笔直宽阔、设备齐全的标准化钢结构高架大棚。该公司负责人吕妙霞说,她们引进了基质袋栽培、熊蜂授粉、基质槽栽培、果蔬盆栽、水肥一体化节水减肥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6项配套技术,通过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草莓品质。
数字管理增产增效更聪慧
近年来,孟津区着力发展数字型农业园区和家庭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借助高科技手段创建瓜果蔬菜等产业信息化服务系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数据库,鼓励农民通过手机客户端,查找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患病原因以及解决办法;通过二维码扫描,从源头保证瓜果蔬菜质量安全。农业高科技应用,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还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更为农业信息化提档加了速。
15个西瓜大棚,保温、除湿、浇水……面对繁杂的管理工作,位于送庄镇的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学杰却一点儿也不发愁。
朱学杰点开手机上的种植管理云平台说:“这套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每个大棚里的西瓜生长状况了如指掌,让我们实现了用大数据种瓜。”
据介绍,该公司近年来先后引入物理灭虫、新型嫁接、有机质肥田和数字化管理新技术,通过在大棚内安装无线传感器,利用现代农业物联网系统,实时采集西瓜生长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产环境参数,让园区用上“聪明管家”,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区域内的多座大棚西瓜环境参数进行有效管理,使袖珍西瓜依靠农业科技发展早熟化、绿色化、优质化、多样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一个月上市。
“近年来,孟津区在发展智慧农业的同时,还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为抓手,深化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型流通业态,成功架起了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形成了生产发展、规模扩张、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津区委书记杨劭春说,目前,孟津区建起了500亩以上农业园区55个,家庭农场70多个,拥有市级龙头企业57家,不仅强健了农业‘筋骨 ’而且串起来了增收‘链条’。
(编辑: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