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来到了郑州市管城区教育局。
这份盖着“郑州市管城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红章、标题写着“感谢函”的特别信件里,关延杭的名字尤为显眼。
“向贵单位和关延杭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关延杭是谁?管城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为什么要特意致函感谢?
带着疑问,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走近了这位“被感谢的人”。
接到任务时,凌晨一点盯着手机
感谢函的缘由,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彼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位社会责任心强的青年,关延杭加入了“管城区预备党员突击队”。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被安排下沉到基层,在办事处、社区里协助做核酸检测的相关工作。”关延杭回忆,“1月9号那天,我在群里得到通知,知道第二天要去大数据管理局协助工作。”
关延杭说,加入突击队时,他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论是到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会尽快熟悉业务,为这场疫情防控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
“9号晚上我一直没敢睡,手机提示音也开到了最大,生怕错过群里的工作安排。”关延杭说,“大概是凌晨一点,群里通知我第二天早上6点到指定位置乘车,然后听从安排到岗工作。”
得到确切消息后,关延杭这才放下心来,定好闹钟,为第二天的全新工作养精蓄锐。
连续半个多月,从凌晨六点到凌晨一两点
从1月10日凌晨六点踏上车开始,关延杭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
每天早晨6点之前到达办公室,开始对核酸检测“前线”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鉴别,找出错漏的地方立即反馈,跟踪确保数据无误。
一直持续到夜阑人静,时针走过一点或者两点的刻度,这一天的工作方才宣告结束。
1月26号凌晨两点,为期半个多月的工作正式结束。
关延杭从10号开始,每天顶着凌晨的漆黑出发,顶着凌晨的漆黑返回。
感谢函里说,该同志每天早上6点多就开始做数据模型,整点做一次数据分析,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工作到凌晨1点才能休息。
“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关延杭说,“我们在‘后方’处理数据,‘前线’核酸检测现场的同事们也是披星戴月,在寒风里坚守岗位。”
在他看来,自己学习和掌握数据模型搭建、数据分析,能够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是一份荣幸,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感觉就是在打一场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壕里坚守岗位,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曾是教师的关延杭说,“为了更快地让学生回归校园,让教师回归课堂,让每个人的生活恢复正常,大家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