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是国家新时期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当前,除了正在全面推进的家庭医生制度之外,以城市和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成医联体,成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抓手。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我省已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266个,覆盖医疗机构5886所,通过医联体建设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流向逐渐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省内患者县域外转率为22.2%,同比下降了1.2%。
《实施意见》鼓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分区域、分层次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并列出五大模式:
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各省辖市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城市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
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尚未建立医共体的地方2017年均要启动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共体。
建立专科联盟。充分发挥省内已建设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开展远程医疗协作。持续发挥河南省远程医疗中心与各地远程医疗协作建设作用,重点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推进城乡跨区医疗联合。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城市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对县医院托管、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较大的省级综合医院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为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实施意见》鼓励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统一的管理委员会,探索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通过制定医联体章程,统筹内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开展基于电子病历共享应用的跨区域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区域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