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其博大、包容的特点也深深影响着中原大地上的人们。黄河那雄浑磅礴的大河意象,如用书画墨彩,该如何呈现呢?
12月28日,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之“大河意象”第二季系列活动于郑州美术馆瑞达馆开展。此次系列活动包含4项展览,1部创作纪录片,1场学术研讨会及相关公共教育活动。
【展出】4项展览 233件精品力作 为期2个月
“日出东南长河入画,沟分汉楚四海为家”,踏入《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大河意象·郑州画院艺术家作品联展》的展厅,就能看到这幅由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市书协主席罗鸣,创作的书法作品。
(罗鸣作品:日出东南长河入画 沟分汉楚四海为家)
据了解,该展以郑州画院7位艺术家罗鸣、毛鸿雁、王三友、宋野岩、赵曼、曹洁、张阳丽追寻各自内心的黄河,厘清黄河与其艺术品格成长之间的关系为楔子进行艺术创作,包括书法、国画、油画等多种形式。
欣赏着一幅幅承载着黄河文化的艺术作品,四川省诗书画院书法工作室主任冷柏青认为,不同于四川偏向灵秀的艺术作品,河南作品具有大气象,“尤其是王三友老师的作品,那副楹联,让我感到超然”。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这就是让冷柏青感到“超然”的作品,陈列在《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别山退雨”王三友山水书法作品展》的最前端。该展展出王三友先生书画作品100余幅,是他扎根黄河岸边写生创作,体悟生活,对黄河文化真挚情感的艺术呈现。
(王三友作品:酌酒花间 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 挂弓扶桑)
此外,还有《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大河意象·全国当代中青年书家学术邀请展》和《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大河意象·郑州美术馆馆藏雕塑作品展》,以鲜活生动、可感可知的方式跨越时空与观众对话。233件精品力作在元旦新年期间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艺术鉴赏大餐。
(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大河意象·全国当代中青年书家学术邀请展 作品)
系列展览活动将持续至2022年2月28日。
【公教】明日举办“王三友书画作品”讲座 后续还有7、8场
据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本次活动除了4项展览,还有一系列的公共教育相关活动。
“明天上午10:00,在瑞达馆有一场‘王三友书画作品’讲座,为期一个半小时。”郑州美术馆相关工作人员说,该场讲座由王三友先生开讲,介绍其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和文化内涵等。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举办“大河意象”第一季系列主题展览活动时,期间主持了5场公共教育相关活动,而今年的第二季,预计举办7-8场,以专题讲座和展馆导览为主要内容。
“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除了明天王三友老师的讲座确定下来,其余讲座的主题和时间均未确定。”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如果公教活动的主题和时间确定下来,会在郑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届时观众可以前来参观、听讲。
此外,工作人员表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瑞达馆的参观人数限制在上、下午各500人次,观众进馆参观前,还需提前通过郑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计划】“大河意象”还会有第三季 预计向全省的艺术家征集黄河文化作品
“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之“大河意象”系列活动已历两季,罗鸣表示,郑州美术馆还要加强对黄河文化的探索,深挖黄河文化在美学、和文化上的价值,将“黄河文化美学研究”坚持做下来,让它还有第三季、第四季等等。
“明年,大河意象将采用征稿的方式向全省的艺术家征集作品。”罗鸣说,除了艺术创作,还会有学术研究作品,坚持学术标准,深挖黄河文化内涵,来提升展览的高度和深度。
艺术的探索通常是灵感的迸发,灵感迸发通常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研究上。罗鸣表示,目前,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还缺乏研究黄河文化的专家,希望未来能邀请更多的专家,来参与到黄河文化研究的项目中来。
编辑 苗亚祥 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