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2021年河南省工会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总结推进会上,来自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三被命名为“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十大领军人物”,并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
礼河村处于丘陵地带,下辖3个自然村、共有2900多人,曾经是一个穷村、乱村。在张三的带领下,如今,礼河村不仅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了全国文明村、闻名豫西的大粒樱桃种植专业村和网红打卡村。
【把先进思想装进群众脑袋】
因为家庭贫困,张三在17岁就外出打拼,并在城市里买房安家,成了城里人。16年前,在磁涧镇党委和村里群众的要求下,张三临危受命回村担任村委主任到村支书。
“村子落后,群众贫穷,根子在思想;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张三对村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为此,他启动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富农工程,组织党员模范深入田间地头,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大家学习领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把先进的思想装进群众脑袋、付诸行动实践。
为了让村民易于听懂、乐于接受,张三创作了300多条顺口溜,不管走到哪儿,一个人就是一个讲台,一张嘴就是掌声一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润物无声、走心传神。
“只要干部能奉献,群众干啥都情愿;干部群众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农民要想奔小康,只有跟着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日子越过越富有”。这些朗朗上口的“金句”越传越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真金白银装进群众口袋】
作为农村先富一族,15年前,张三就通过开办企业已实现了发家致富。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数,近年来张三操心最多的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全村共同富裕。
礼河村有种植樱桃的传统,但一直是传统小樱桃,产量低、周期短、不易运输、附加值不高。为改良品种,张三多次带领群众外出学习,专程跑到省农科院邀请专家前来指导技术,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依托区位优势流转土地3000亩,全部种上大粒樱桃。引进天兴生态园建设项目,让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礼河村仅樱桃产业一项,收入就突破2000万元,户均3万多元,实实在在地把真金白银装进了群众口袋里。
为扩大樱桃产业的影响,延伸产业链条,张三动员村里积极参与县里举办的樱桃文化节、樱桃谷骑行赛,还组建“樱嫂导游团”引领乡村旅游和樱桃采摘活动,并创作推出《樱桃沟游记》《返乡》等舞台剧,在洛阳市县巡回演出,一时间礼河樱桃名声大振供不应求。樱桃经济由以前的“一月红”变为“四季火”,樱桃树变成了“摇钱树”。
【合力描绘乡村崭新画卷】
没有钱,那是“贫困户”;只有钱没有文明,那是“暴发户”,只有物质和精神双丰收才是乡村振兴所追求的目标!为此,张三又带领村子又大力创建文明村。
为了提“颜值”,实施垃圾源头治理,见缝插绿,加大公厕、游园等公共设施建设,持续保护山水田园景观,让村庄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为了涵养“气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良好家风,让礼河村成为“知礼、遵礼、敬礼、有礼”的文明家园。张三还专门编写了“顺口溜”:“人人言行都礼貌,和谐局面就来到;人人言行不随意,环境时时都美丽;人人出行讲文明,处处留下好心情;邻里之间互谦让,树立文明新风尚。”
为了给优秀大学生人生助跑,张三联络回村创业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建立了“金秋圆梦”助学基金,共资助学生 277 人。今年重阳节,村组织全村 80 岁以上的 107 位老人举行庆祝活动,不仅为老人们献上了物质礼品,张三还围绕“家和万事兴”主题进行了讲座。
“一村富不算富, 村村都要奔富路”。作为劳动模范,张三感到,不仅要打造好自己的村子,也要把好的经验做法传递出去。为此,他利用自己被中共洛阳市委党校聘为客座教授的身份,为周边地市作报告300多场。
如今的礼河村,道路畅通、村容整洁,广场游园公厕人工湖一应俱全,加上栩栩如生的3D墙体画,遍布樱桃树的生态环境,成为人见人爱的小山村。群众也用一句顺口溜对张三作出评价和希望:“乡村振兴要搞好,劳模必须带头跑;只要劳模带头干,乡村振兴定实现!”
“被选树为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人物,既是荣誉,更是压力和责任!”谈到下一步工作,张三说,要加倍珍惜劳模荣誉、决不辜负群众厚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继续行在前、当表率,在希望的田野书写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最美答卷。
编辑:刘梦鸽 苗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