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谈话,这个看病就医中的寻常环节,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一次却变得困难重重:患者急需手术,患者家属却因疫情在国外无法赶回,医生该怎样保持医患沟通的质量?
日前,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日前遇到这么一件为难事:80多岁的毛老太太患直肠肿瘤需尽快手术。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经过层层防疫措施,回来起码要三周以上!老人和两个儿子都心急如焚。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巧妙化解这一难题,因时制宜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线上术前谈话。
谈话的现场在医院的医患沟通办公室。毛老太太的老伴儿颤颤巍巍地拿起笔,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郑重写下“同意”,又签了名,摁上手印。两个儿子和儿媳通过摄像头,在异国他乡凝视着这一刻。一起线上见证的还有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胃外科亚专科主任吴刚,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丁松泽,胃肠外科主治医师张伟。
签字前,几位医生通过腾讯会议向老先生的儿子、儿媳介绍了病情与治疗方案。吴刚主任医师绘出了一幅解剖示意图,并附上手术方案的文字描述,随后他调整摄像头娓娓道来:“老太太的肿瘤目前处于进展期,但生长位置不容乐观,属于低位直肠肿瘤,手术治疗牵涉到保不保肛门问题,肛门对直肠肿瘤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们今天谈的主要是手术方式选择……”
听完医生详尽细致的介绍,老人的一位儿子感动地说:“自从得知老母亲身患癌症,我便寝食难安。我们侨居海外,纵使归心似箭,也不能及时还乡尽孝,父亲也年事已高,非常感激各位大夫对我母亲病情尽心尽力……”
听完医生详尽细致的介绍,老人的一位儿子感动地说:“自从得知老母亲身患癌症,我便寝食难安。我们侨居海外,纵使归心似箭,也不能及时还乡尽孝,父亲也年事已高,非常感激各位大夫对我母亲病情尽心尽力……”
温情的线上医患沟通会足足进行了40分钟。
毛老太太的病情为什么这么紧急呢?据吴刚主任医师介绍,老人是因为出现较严重的便血,到消化内科就诊,确诊为低位直肠肿瘤。20年前,老人曾因肝肿瘤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做过手术,切除部分肝脏。既往肿瘤病史加上直肠肿瘤导致的便血,老人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衰等各种严重症状,严重影响着手术安全,甚至有致命危险。而且,过长的等待会增加直肠肿瘤转移和扩散风险。
即使手术也相当麻烦,主要牵涉到保肛门的问题。对老太太这种情况,不保留肛门术式是稳妥选择,能确保肿块能被完整切除,没有吻合口瘘等顾虑,但也意味着身上会有个伴随余生的造瘘口,对生活勉强自理的老人来说生活质量不言而喻。如果保留肛门,常规的方式是切除肿瘤后直接将两端肠管连接,同时做预防性造口,等两端相连的肠管愈合后再把肠管还纳,前后要进行两次大手术,显然不适合老人孱弱的身体。
权衡之下,吴刚团队为老人选择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肿瘤根治术直接吻合,不做预防性造口。充分、全面的沟通,让老人的亲属都欣然接受了这种术式,对医护团队十分信任,在各方面配合良好。目前,老太太已康复出院,满意而归。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熟悉的生活,但它不能改变的是医者对患者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温度的医者,让健康守护充满人文关怀。(张晓华)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责编:吴兵
审核:白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