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智能机器人往往会给人们留下精准、高效等印象,而其中涉及到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传感器。
11月2日,世界传感器大会——先进传感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分场活动在郑州举办。1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主题演讲形式,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探讨行业发展趋势、项目合作等问题。
该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分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承办,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协办。
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房卫平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本次先进传感器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分场活动旨在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媒等环节的合作,打造传感器产业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品牌生态盛会,全面构筑一个碰撞思想、创新体验、深化合作的开放式空间。他强调,将以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便利的服务,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践行科协的责任。热忱欢迎与会的专家和行业广大有识之士,通过本次活动共商共建共享郑州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向着万物互联的美好未来破浪前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开源芯片是未来的发展潮流之一,将来有很多新的AI方面的一些应用,可以用新的芯片来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以《拥抱RISC-V开源芯片新潮流》为题,在线上作主题报告。他提出,主要的互联网服务商平台都是基于开源软件的,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影响力很大。可借鉴开源软件成功的例子,在芯片领域也采用开源模式。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也是个开放模式和推广模式,希望把开源成功的经验从软件界移到芯片和硬件方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丁宁作《仿生攀爬式桥梁缆索检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我国桥梁缆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针对缆索钢丝损伤检测问题详细的介绍了其团队研究制造的各代检测机器人。具体说明了缆索损伤检测的难点,并阐述了其团队的研究方向,为场下听众在缆索检测机器人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人工判读难、低质图像严重影响公安侦查,全天候+全天时清晰成像是当前视频监控的迫切需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波以《监控视频数据智能处理技术》为题,从研发背景及问题、视频清晰感知、目标检测识别、跨时空目标关联四个部分展开汇报。针对看不清、认不准、关联难等问题,李波阐述了环境光照、补充信息、关联方式研究思路,提出了全天候全天时视频清晰感知、上下文指导的目标准确识别、多元信息融合的跨时空目标关联三项创新技术。
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波以《翼辉操作系统工业与智慧互联技术展望》为题,重点展示了该公司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实时操作系统 SylixOS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从产品和产业链角度阐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产业布局,从技术角度向大家展示了操作系统生态与万物互联技术展望。
“我国的脊髓损伤患者100万,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在递增,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都是由于车祸造成的,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吴新宇以《人机融合外骨骼机器人》为题,讲述了我国助残的严峻形势,以及外骨骼机器人作为解决下肢功能障碍、衰退人群有效途径。他指出,针对当前外骨骼研究现状及应用场景,已由起初的军用,逐渐向助行、助残转变,发展趋势更加趋于自然、高效、安全。
据了解,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在海洋开发、宇宙探测、工农业生产、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应用前景。本次分场活动重点研讨先进传感与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产业内合作,共同打造先进传感与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能力。
监制:赵 强
统筹: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