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南麓,黄鸭河畔。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大坝拔地而起,仿若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热土上。一群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建设者,在青山绿水间唱响荡气回肠的生态发展之歌。
这便是南阳市单体投资额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国网新源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待两期建成,它将成为国内第二大抽水蓄能电站。
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之一,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负担?为此,该项目通过施工环境检测、岩土情况勘察、施工方案优化等流程,提出数个可行的方案。将“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理念,贯穿整个过程。
为防治水土流失,建设者统筹规划道路沿线植被恢复方案,采用种植槽、排水沟一体化设计施工,对公路沿线渣场分区分片植草,利用灌木、藤本植物的互补优势,快速恢复边坡植被生态,人工植被与大自然紧密地融为一体,还山川以颜色。
除此之外,建设者在施工过程中还在电站上下水路连接公路沿线隧道洞口分别设置三级环保沉淀池,及时处理所有施工废水,并重新用于开挖钻孔、道路降尘等,保证了施工废水循环使用。
砂石骨料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汩汩清流,验证了分区废水处理“零排放”的治理要求。
电站建设以来,在保护原有环境面貌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和生活设施,显著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促进了地方经济转型,同时带动了当地商业、旅游业配套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如今,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已经全线封顶,这里的山水景色也愈加葱郁。
以水为媒储备电能 缓解拉闸限电之痛
据了解,天池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抽水蓄能电站不仅具有调峰填谷的静态效益,而且由于其启动迅速、运行灵活,特别适宜在电力系统中承担调频、调相、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等“动态”任务,是大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在全网大停电、一片“漆黑”的极端情况下,电网重新启动一般要从抽水蓄能电站这根“火柴”开始,最终“点亮”整个电网,因此抽水蓄能电站也被称为“电网的最后一根火柴”。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力系统的电能是不能储存的,通过电网在同一时间实现发电、传输和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负荷需求往往与发电电量不匹配,为实现发用平衡,需要拉闸限电或降负荷停机,常规电厂发电机组再启动时耗能巨大。
而抽水蓄能机组启动非常快,通过蓄能电站可以把多余的电用于抽取下游水库的水,把电能转化为势能,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把势能转化为电能,这种循环就实现了电网负荷低谷时的电能存储。
“在用电低谷时用过剩电力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然后在用电高峰时将水从上水库放至下水库发电,其本质是以水能转换为载体,将电力系统低谷过剩的电能转换为高峰优质的电能。”天池抽水蓄能电站党建部负责人李长胜说道。
绿色能源建设走出高质量发展先锋兵
绿色发展,能源转型。抽水蓄能作为新能源消纳的友好伙伴,在助力新能源消纳中始终发挥平衡协调作用。抽水蓄能可以很好地适应风电的反调峰特性和光伏出力随日照陡增陡降特性,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同时,减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的冲击。
天池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省标准煤耗8.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将更好地服务河南蓝天工程,促进河南生态文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助力向“双碳”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今年3月份,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河南天池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南召县政府三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建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的二期项目规划装机规模160万千瓦,建设工期6年左右,预计工程总投资80亿元。
两期建成后,电站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河南电网调峰能力,极大地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3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近年来,南召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先后引进落地了中国风电、中机国能、国网新源等一大批行业巨头,抽水蓄能、光伏、风电、小水电等门类齐全、体系完备,走在全省前列。全县已批复建设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发电量40亿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基地县。
南召县委书记方明洋说:“能源基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能源产业是重大的战略性产业。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河南省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基础条件优越、规划设计超前、节约建设投资等优势。三方合作建设二期项目,既是过去友好合作的再延续,更是未来创新合作的再深化。两期项目建成后一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标志性的重大绿色能源项目,有力助推南召‘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南召绿色崛起、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编辑 熊子文)